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唐代进士科诗赋试停复的文化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赋   进士科   儒经   唐代  
描述: 唐代进士科诗赋试因追求声韵、务求巧丽两次被停考并代以其他文体,这一现象看似应用性文体与文学性文体之间的斗争,实则背后掩藏着文学与经学之争。两次奏请不仅均表现出了对经学的重视态度,而且奏请者多有重儒的学术背景,同时诗赋停考后所试杂文题目又表现出与儒经的紧密关系。文学与经学之争表现出朝廷对人才标准在重文艺与重德行方面的不同认识。两次停试均很快得到恢复,原因盖以诗赋取士"成法可守,所取得人故也"。其实,诗赋同样能体现考生的经学根柢,关键在于主司和朝廷的命题倾向。
儒生改行作印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者贵   谢枋得   进士科   大元   吴师道   元末明初   蒋易   方伯   陆文圭   戴表元  
描述: 宋遗民谢枋得在《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说到俳优开涮儒生,戏称《大元制典》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后人常将“十等人”当作蒙古法律所定,实于史无稽。元朝专设儒户,蠲免其差役,基本保证了读书人的温饱与知识优越。只不过与前朝相比,地位有明显的沉降,所以士人心中萦绕着浓浓的失落感。
唐代科考拾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才   进士科   尚书省   选拔人才   唐代   科举制   州县   道举   省试   明经  
描述: 科举制肇始于隋,至唐逐渐完备。科举以分科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唐时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道举、史科、明法、明书、明算等,举子依个人志趣择科报考。秀才科最难,"举秀才者,文才杰出、对策高第之人也"。贞观年间,有州县荐送秀才而无一人及格,太宗大怒,责罚州长,废绝了秀才科。后来,读书人仕进就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明经试帖经(默写经书)和大义(背诵先儒对经典的注释),进士考策论。明经科大抵每十人取一、二人,进士科则是百里选一,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扌晋)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考生由学馆举荐者称"生徒",由州县举荐者称"乡贡",最后均至尚书省参加由礼部侍郎主持的"省试"。礼部试一般正月开考,二月放榜。及第进士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
诗赋取士:唐代新兴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政治智慧   管理层   进士科   先进性   人才选拔制度   诗赋取士   唐代   考试制度   人文情怀  
描述: 夜分乃罢”[1]。弘文馆成立不久,李世民又下令要求三品以上的大臣将子孙送入馆内拜师学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大臣们带头在全国掀起一个读书学习的热潮。贞观二年(628年),太宗下诏尊孔读经(并为此统一
“牛李两党以科第分说”质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荫   李德裕   领袖   选官制度   进士科   政治集团   牛僧孺   牛李党争   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  
描述: 关于牛李党争,近世硕儒沈曾植先生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唐时牛李两党以科第分,牛党重科第,李党重门第。”此论影响颇大,后世中外治唐史者多承其说,总是把牛李党争与进士科纠缠在一起,并依之推演出褒牛贬李的种种结论,使本来就很复杂的牛李党争搞得更加纷乱迷离,真象难明。其实,沈先生的上述谁断是很值得怀疑的。因此,辨明牛李两党对进士科的关系,实乃澄清牛李党争的历史真象,正确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的前提条件。
唐代宾贡进士的放榜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斯   大食   宾贡进士   进士科   唐代   名称   新罗   文献   考述   类别  
描述: 宾贡进士是唐代进士科试中出现的一种类别名称,特指新罗、渤海、大食、波斯等外藩举子入唐求学并应试登第者。唐代宾贡进士的放榜方式,文献却罕见记载,这篇小文拟钩稽有关文献,对这一问题略作考述。 关于唐代宾贡进士的放榜方式,今可知的原始史料仅源自唐末新罗文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序》所云:“观光六年,金名榜尾”①,韩邦文献如崔瀣《送奉使李中父还朝序》及《东史纲目》卷五上皆据此记载。这可以从新罗与渤海两国的排名竞争中得到说明,对此,韩国所辑崔致远《与礼部裴尚书瓒状》、《遣宿卫学生首领等人朝状》及《新罗王与唐江西高大夫湘状》三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线索。 唐代自太宗贞观年间以后,崇儒尚学,科举隆盛,文化开放,四夷如高句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遣子弟入唐求学之风,蔚然盛行。新罗作为与唐关系密切的宗藩国,是派遣宾贡学生最多的国家,据《三国史记》卷五“新罗本纪第五”记载,新罗首遣留学生人唐始于善德女王(德曼)九年(640年,贞观十四年)②,到9世纪之际达到顶峰。在参加唐代进士科试的异域国家中,新罗独领风骚。一枝独秀,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金云卿进士及第开始,新罗宾贡学生扬名科场、登科及第的记载,史不绝书。 但随着邻邦小国...
蒲松龄与科举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科举   蒲松龄集   王平子   聊斋志异   进士科   司文郎   于去恶   蒲家庄   士子   聊斋诗集  
描述: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起来的千余年时间里,和科举制度关系至为密切的文人,大约可以说无过于蒲松龄了:他几乎终生在科举应试的泥潭中挣扎,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写作生涯中屡屡以之为题材。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祖上虽然没有出过什么高官显宦,可终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到得蒲松龄一代,其家虽已很消乏,但琅琅书声并未绝响。其父蒲槃虽因家计艰难,加以二十几岁尚未能掇一芹,于是弃儒经商。不过待到家境亨泰以后,便又“不
论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史上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舍   江万里   朱熹   书院   进士科   祠堂   理学   南宋  
描述: 讲和书院山长,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1)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2)大力提倡教育兴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