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孝经郑注》真伪诸说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孝经   经学史  
描述: 郑注《孝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立为学官传授的重要注本,对《孝经》普及与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由于其书在历史上时隐时现,故也产生过许多争议和怀疑。本文回顾了历史上有关《孝经》郑注的争论,并对清以来对郑注的辑佚和恢复工作进行全面评述。
蜀汉法制“郑义”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玄   蜀汉法制     汉晋之际  
描述: 郑玄的经学、律学对汉魏以降乃至隋唐的法制影响至巨,历代学者每苦于文献无征,只好付之阙如。而史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郑玄与法律之学的瓜葛相连。以去汉未远的蜀汉为样本,对其法制与郑学之渊源作一个微观的考察可知,蜀汉文教制度之儒风蔚然,法治政策之宽严相济,可谓深得郑学三味。
郑、何注《论语》的比较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晏   郑玄   论语   比较  
描述: 郑注《论语》失传千年,20世纪陆续发现唐抄残卷,至今所得并诸书所引,已可恢复全书之半。本文持郑注《论语》与何晏等《论语集解》对照,探讨郑注之思路,分析《集解》之体例,论述其完全相反的鲜明特点。《集解》以荟萃汉魏训说之形态出现,先儒往往以《集解》为古注,与朱熹新注相对。其实,郑注在《论语》解释中建立他的经学体系,《集解》从《论语》解释中排除经学体系因素,两者背道而驰,较之《集解》与朱注之差距,有过之而无不及。郑注建立的结构,宏伟华丽,美轮美奂,值得品味。《集解》简易平板,本身无显著特色,只有与郑注对照,始见平易才是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論孔颖达《禮记‧大学》「诚意」的内容
作者: 暂无 来源: 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记?大学》   郑玄   精诚   诚意   孔颖达  
描述: 鄭玄、孔穎達分別在儒學轉變的時代重新為儒家經典注疏,雖然孔穎達以鄭玄的注為基礎,為經典作疏,但是閱讀其中的內容,不難發現孔氏又以自己的角度重新詮釋經典的內容。本文章選定儒家經典中至今學界仍抱持許多不同意見的《禮記‧大學》,觀看孔穎達站在經典原文、鄭玄注的基礎上又抒發什麼不同的見解。《禮記‧大學》的孔疏開頭便提及「章明其德於天下,卻本明德所由,卻從誠意為始」。孔穎達為《禮記‧大學》經文作的疏中,雖然些地方是站在經文或是鄭玄注的角度作疏,但是比較過後發現許多經文、鄭玄注中未提及「誠意」的內容,而孔穎達卻會於書中特別強調「此為誠意」、「廣明誠意之事」……等。孔穎達重視「誠意」,認為「誠意」的內容就是「必須由內心向外去發顯」,並且更深入提出「精誠」的概念,針對「精誠」的概念再加以延伸論述。孔穎達提出「精誠」的內容基本上與「誠意」的概念相同,也可以說是孔氏進一步強調「誠意」中所提倡的「必須由內心向外去發顯」的做人處事的態度,並且要由「心」、「知」、「常恆日新」的作法,一步步達到「精誠」。
郑珍与郑玄的经学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玄   经学主攻   声明郑义   郑姓渊源   郑珍  
描述: 郑珍的经学研究与郑玄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是因为他们同为郑姓,出于对郑玄的景仰,郑珍视郑玄为"家康成公",视郑学为"家康成公之学"。其次是因为他们人生遭际的极大相似性,郑珍以郑玄为楷模,抱道隐居,学业志行,颇类康成。郑玄注经以三礼成就最高,郑珍的经学研究亦主攻三礼。为救世儒之失,承继、维护与弘扬郑学,郑珍治经,以声明郑注为宗旨,排击他说,推尊郑学,在郑学的流传上功不可没。
王肃经学思想辨诂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玄   礼学   王肃   经学   诗学  
描述: 王肃是中国经学史上除郑玄外,经学著述最多的经学大家之一。王肃经学的重点在礼学,其礼注中最具思想意义者为"五帝非天说"及"丘郊一祭"说。王肃注《易》,不仅排除卦变、旁通、卦气等说,亦摈弃互体、爻辰说。其诗学与其易学、礼学一样,始终与郑玄相异,其中所贯穿的一条基本绶索,即是对感生说的质疑和批判,从而动摇并削弱了郑玄经学的权威地位及其影响,为魏晋新思潮的出现开辟了道路。王肃经学的特点或意义概括起来说表现为三点:一、摈弃谶纬,推引古学;二、删繁化简,引申义理;三、援道入儒,潜创新说。
儒家“六天”说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帝   郑玄   六天   王肃   昊天上帝  
描述: “六天”说是郑玄对周时祭祀制度的一种解释。郑玄依于《周礼》及《春秋纬》,把天分为实体与作用,认为昊天上帝是天的实体,其功用对应于五时而有五个帝。郑玄以为帝就是天,把它们合起来,就有了六个天。王肃把郑玄对周时祭祀的这种解释称之为“六天”,并站在古文学家的立场上对郑玄的解释提出了异议。后儒们则时有附郑、难郑之说,逐渐形成了儒家的“六天”之说。
礼与德的转换——《礼记正义·中庸》孔疏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疏   中庸   郑玄   礼法   德性   圣人  
描述: 因“疏不破注”之说,《中庸》郑注与孔疏被认为完全一致,然分析孔颖达之疏解可发现,其解释倾向与郑注颇为不同,尤其体现在中庸、诚身、圣人三个方面。孔疏将“中庸”理解为圣人之性情,却剥离了郑注“以礼释中”之意,他等修身于诚身,并以之为“中和之为用”的实现形式。在孔氏看来,《中庸》之圣人应从德性上加以理解,因而,有德无位的孔子与传统圣王主要在德性上具有一致性。由此,郑玄“制作礼法”的圣人观念被孔疏予以转换。
从黄巾拜郑玄看汉末隐逸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秩序   郑玄   崇隐   太平   京氏易   谶纬   黄巾  
描述: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此为黄巾拜郑玄的思想根源。与此同时,黄巾对郑玄之敬拜,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于道术通达者的自觉思想认同,也是汉末时人对于隐沦民间的贤人隐者抱有神秘理解倾向及普遍尊崇心态的自然呈现。汉末隐逸群体以其亦儒亦道的知识背景,成为引导、连接人们价值观念的中间知识阶层,对汉末地方秩序的重建以至汉魏之际的历史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勰是站在汉代经学“古文学派”立场上的信徒么?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文学派   郑玄   谶纬   白虎会议   今文学派   石渠会议  
描述: 范文澜提出"刘勰撰《文心雕龙》,立论完全站在古文学派的立场上",影响后人甚巨。实则刘勰在《序志》篇中说,本想注经,但"马郑诸儒,宏之已精",故改为论文。这里只是举例性质,不能说明他的经学"立场"。魏晋南北朝时,经学界早已出现融通的气象。刘勰既非经师,又不墨守,故不可能专主一家一派,这些都可通过经学史的疏理和《文心雕龙》内部的考察而加以澄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