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元代江南寺院侵占儒学田产现象探析——以胡文昭公墓据碑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寺院   佛教   胡瑗墓地   田产   儒学  
描述: 在元代江南地区寺院侵占学田的现象甚夥,其中寺院侵占由儒学管辖的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墓地一事尤为瞩目。该文利用史志、碑刻史料,对胡瑗墓地纠纷进行个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寺院侵占学田现象作总体考察,指出在崇信佛教的前提背景下元统治者实行的佛教政策及管理制度是导致在释儒田产纠纷中相关政令低效和释强儒弱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释儒田产纠纷中地方士宦多倾向于站在儒学立场上行事,旨在帮助儒学与佛教争夺地区文化主导权以维系儒家文化的命脉。
论《儒藏》“史部”的分类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藏二十四目   《儒藏》   史部目录学   儒学文献  
描述: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由于儒学自古无“藏”,因此儒学文献也还没有自己的著录体系。四川大学所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采用“三藏二十四目”的《儒藏》分类体系,对儒学史文献进行全面的省察和系统归类,对《儒藏》“史部”文献则用“孔孟类”、“学案类”、“碑传类”、“史传类”、“年谱类”、“别传类”、“杂史类”来进行分类编纂。
清代佛教史学批评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内涵   清代   佛教史学批评  
描述: 清代佛教史家在继承前代佛教史学批评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佛教特点,在史学批评的形式、语言风格和品评内容上,都有了新变化、新特点,对佛教历史发展、高僧大德史事、寺院山林的盛衰发展以及世俗历史人物、社会变迁等,进行总结和品评,发出了时代声音。其史学批评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以佛教史观为中心,儒家思想为外沿,将儒释思想融汇为一体,做到“佛教为体,经史为用”的内外统一。
明代经筵制度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讲   皇权   经筵   明代   讲章  
描述: 明英宗初年,经筵仪注正式确定下来,由宋元时期单一经筵进讲演变为仪式性的月讲和实用性的日讲两种。日讲在正统以后又面临着讲读时间有限、君臣悬隔太远、讲章不得言及时事等限制,不可避免地沦为知识性的传授。万历中期以后,皇帝几从前朝消失,即便日讲也难以维持。经筵辍讲日日撰讲章这一权宜之举,代替经筵面讲,被推广到日常讲读日,并由此固定下来。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筵无法持续的僵局,但反映出翰林乃至内阁儒臣在面对日益扩张的皇权前的无奈。
日本五山禅林的儒释道三教一致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大学》   佛教   日本禅   老庄思想   儒释道   朱子学   《周易》   《论语》   三教一致  
描述: 日本五山禅林的儒释道三教一致论(台湾)郑樑生一、前言笔者曾以《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①为题,探讨由京都天龙、相国、建仁、东福、万寿五寺;镰仓建长、圆觉、寿福、净智、净妙五寺;及五山之上的京都南禅寺为中心之日本五山禅林有关儒、释两教一致的主张。...
从“刚明清肃”到“雅好清言”——十六国北朝北海王氏之门风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六国北朝   文化   王昕   北海王氏   王猛  
描述: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海王氏家族原本出自寒门小族,门第低微。王猛以其英豪之才,辅佐前秦苻坚,推进胡汉融合,彪炳史册,奠定了其家族发迹的基础。王猛孙辈入仕北魏,至北魏孝文帝力行汉化,实施族姓制度,王猛曾孙辈挤入北朝新兴士族的行列,北朝后期,已成为世所公认的"好门户"。随着其家族门第的不断上升,北海王氏的家学门风也日趋雅化。王猛思想驳杂,从政"明刑峻法",兼综儒术与道术,崇尚实务,表现出非儒学世族的色彩。北魏中期以后,北海王氏人物多"儒缓不断",其经国济世的心态与能力比之祖辈明显下降。北朝后期的王氏名士深受南朝玄化风尚的影响,崇尚清谈和文学,行为疏诞,成为当时玄化名士群体的代表。在家族内部,王氏人物重视儒家伦理教育,尤重孝友,擅长朝仪,以此维持其家族门望。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导文化   魏晋南北朝   地域文化   文化结构   胡汉文化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 ;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 ;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真人   统治者   金代   《金史》   佛教   道教   民族统治   金朝   女真民族   金世宗  
描述: 金代女真人的宗教,有女真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又有从中原传入的佛教和道教。为适应多民族统治的需要,金朝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采取兼收并蓄、限制、利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曾左右了宗教的发展,使其为女真统治服务。金代宗教有新的发展和开创,在发展中适应经济、政治的统一,显示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论传统政治文化与明初政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对外关系   政治活动   《明史》   朱元璋   政治实践   政治文化传统   传统政治文化   传统文化   明初政治  
描述: 论传统政治文化与明初政治万明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起义中脱颖而出,"不十余年而成帝业",颇具传奇色彩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出自贫苦农家而登上封建帝王宝座,并开创了二百多年封建王朝的人物。长期以来,对他成功的奥秘何在的问题,往往强调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儒...
儒道与治生之间——儒教经济伦理观念中的对峙与融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观念改铸与转换   伦理情感对峙形态   伦理“差序格局”  
描述: 本文将费孝通先生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关键概念——“差序格局”引入儒教经济伦理观念的框架中 ,揭示出体用、本末等反映儒教经济伦理的重要语汇及其大致的分类 ,也注意到它们对俗世性的产业行为、职业观念等所具有的规约导控作用 ;进而以“儒——商”、“农——商”这两种对峙性的经济伦理观念作为切入点 ,剖析了业儒与事贾之间两极性的传统经济伦理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明清时期 ,商界群体在商业活动中却努力地以“理——欲相通”说不断消解着原本对峙的经济伦理 ,致力于粘合二者之间的嫌隙 ,儒道与治生得到了有限度的结合 ;时至晚清时期 ,这种有限度的结合又实现了近代意义上的转换。经济理性主义虽然成为近代商人群体的圭臬 ,但经济伦理观念中的近代理性成分与传统伦理因子依旧纷然杂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