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王羲之的道教信仰与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石散   王羲之   五斗米道   黄庭经   上章首过   服食  
描述: 作为中国书法的領军人物,从东晋以來,王羲之的形象就深植人心,甚至到初唐时,李世民还以帝王之尊,亲自为王羲之作传,并传令天下,广为搜求王羲之书迹,不仅奠定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至高无上、难以撼动的崇高地位,也增添了王羲之形象的神圣色彩。然而,王羲之毕竟是血肉之躯,和中国许多士人一样,都深受儒、道兩家的影响;尤其在其晚年誓墓辞官後,由於对生命的眷戀,渴望美好的永存,家传的五斗米道的信仰与活动便成了他生活的重心。本文从家传信仰、地域薰习、姻亲交游这几个角度探讨王羲之崇信道教的思想渊源;再从上章首过、写道经、采药服食这三方面勾勒王羲之晚年道教活动之大概,或能为研究王羲之提供另一个不同的面向。
王通拟经、续经及其“儒风变古”思想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通   儒风变古   拟经   中说   续经  
描述: 王通是隋末大儒,他的思想對唐代和宋明理學有一定的影響,但後代的學者對他的人和《中說》等著作都有懷疑;又清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王通「後來聚訟講學,釀為朋黨,以至禍延宗社者,通實為先驅。」又說他是「儒風變古」的關鍵人物,這些問題的真相如何?是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重點。經由文獻的考查,王通確有其人,《中說》雖非完成於王通之手,但應是王通講學和與弟子答問的重要紀錄。他的治經方法和經學觀都可以上接孔孟;他也是把魏晉玄學轉向以義理詮釋儒經的開風氣者,宋代理學先聲,應上推到王通。
《隋书‧儒林传‧劉焯传》疏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林传   劉焯   隋书   经学史   六朝义疏  
描述: 本文旨在敘論劉焯生平傳記,以《隋書‧儒林傳‧劉焯傳》爲主,《資治通鑑》、《北史‧儒林傳‧劉焯傳》爲輔,再參考其他資料,以年代先後爲序,依事繫年,排比考證資料之異同,撰成〈《隋書‧儒林傳‧劉焯傳》疏證〉。
台中莲社创始人李炳南及其儒佛教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宗教   儒佛   李炳南   Lotus   Lee   Buddhism   雪庐   台中莲社   and   Ping   nan   Confucianism   Society   台湾佛教   Taichung  
描述: 李炳南所領屬的台中蓮社有儒佛之風,在臺灣佛教界獨樹一幟。而李炳南本人的學養與道德人格亦為教界翹首之一。在二十世紀中期,臺灣社會的群眾知識尚未普遍開發;他以儒佛思想默默努力的灌溉,耕耘出一方人問淨土。因其行事作風內斂,所以並不普為世人所知,然凡是接近過他的人,莫不為他的知識學養及道德人格所感召。這樣一位高潔之士,是當今汲汲功利社會的一道清流,世人若不識他,可謂是世人的遺憾!他對臺灣佛教界的淨土弘化影響甚深,對傳統文化的推展也不遺餘力,其在佛教歷史中必佔一席之地,故撰文述之。 儒佛在過去的歷史文化中一直是對立的,宋明儒者朱熹、王陽明皆闢佛。可是民國以來,從印光大師到李炳南,其教化弟子都是儒佛並揚,融合無問,且相輔相成。何以儒佛在他們的教化中不會衝突?本文以李炳南的教化為研究對象,發現其所宣導的儒家思想以論語的孝悌倫理為主,而佛教思想以因果論及淨土學說為核心,非常適合在家的佛教徒,形成內佛外儒的生活模式;本文就其內容思想作一扼要的勾勒,冀讓學界有所了解。
《韩非子》論奸伪与贤智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者   worthy   Fei   tzu     贤者   the   wise   Han     韩非子   men   of    
描述: 韓非為法家集大成者,法家崇尚法治,然而「徒法不能以自行」,故而人才問題亦不能迴避。 《韓非子》書中將人才區分為兩大類:一、姦偽無益者,包括儒、墨者、俠、言談者、楊朱學派、隱者、漆雕、宋榮、辯者等,均為亂民危國者;二、法術之士、霸王之佐,為韓非所推崇及自我期許者。韓非主張賢智者應積極求仕,反對隱居不仕,更不期待君主禮賢下士。批評各家時焦點集中在儒家,約可歸納為:一、反崇古,二、輕仁政,三、薄道德,四、非文學(經典),以矯正儒家重人治之弊。甚至主張「無書簡之文」,輕忽文化價值。 總言之,韓非對人才的態度是輕賢重智而又疑智。為避免「賢而危主」,君主用賢要和法、術、勢緊密結合,以鞏固君主權勢。
《庄子》論爱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家   庄子   老庄  
描述: 莊子向重視人生具體的修養境界,而「愛」是人生永恆的議題,不過,歷來研究莊子者,往往把矚目的焦點放在道論、齊物、修養方法等理論上,罕見對莊子有關「愛」之思想探討;本文即選擇莊書中使用「愛」字之語詞者加以分類分析,已見其意涵、作用所在。 經本文探討後,知莊子對愛之詮釋,雖無嚴謹一致之定義,然可確知莊子並不肯定贊同一般世俗感性之喜愛及儒、墨所倡之仁愛、兼愛,而是期待臻至至人無己之愛的境界,追求並發揚這種與道家根本精神契合的愛,亦是一種修道、體道的過程、理想。 莊子對「愛」之見解自有其時代背景意義,其目的無非要透過創新的批判、超越,以重建思想文化體系,以符合道家自然人生哲學,挽救日趨紛亂的社會人心。 本文同時從莊書中歸納出如何從世俗之愛邁向契道之愛的方法,亦即透過身心的修練,恢復心靈本然純真狀態,將可朗現莊子所謂的道家之愛,亦可謂達到天人合一之層次。
李白游仙诗中的生命反差与人间性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仙诗   李白   社会关怀   唐诗  
描述: 李白,無疑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然而解讀李白歌詩時,常陷入非儒即道的框限當中,究竟其生命特質如何?我們又當如何解讀李白歌詩?人稱有仙才仙風或天上謫仙人的李白共有遊仙詩六十多首,為何他要寫遊仙詩?而他又如何敘寫遊仙詩?內容意蘊又如何?本文擬透過遊仙詩來勾勒李白的生命情調與關懷。論述理序,先導出研究李白的進路有二,其一指出李白有道家卓爾飄然之仙風道骨;其二揭示李白有儒家用世之心。後世研究李白者是不是必定框限於儒道分釋,以提攝問題。二論李白生命歷程由行旅之遊轉向神仙之遊的原因;三論李白遊仙詩所豁顯的內容為何?其一、反映在生命反差的悖逆當中,其二、照映出濟世憂憫的社會關懷,終論李白生命特質能翻轉生平臆氣。
张载“理一分殊”的天道性命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sai   shu   meng   Jheng   Methodology   ming   理一分殊   方法論   fen   yi   张载   Chang   Si   正蒙   Li   西铭  
描述: 「理一分殊」是程頤提出用來概括張載〈西銘〉的思想,但是,程頤的解說是屬於倫理學的意義,而張載則是重在天道觀。張載是由以太和之氣為本體的天道觀,進一步論人與萬有所稟受的性與命,並以這樣的理論,進而論「民胞物與」的人間世倫理的終極理想。 張載的天道性命之理論,是運用「理一分殊」的方法論,說明世界本體和人、物的關係,並由此論人間世以及人與物的倫理關係,再進而論天道性命的相貫通,也就是如何地以人道上合天道的一種成德的道德功夫論。本文將張載的理論體系分成二個系統加以解析:「太和之氣→氣→象」和「太和之氣→氣→氣質之性→攻取之性」。其中太和之氣是本體,其餘則是本體的發用。就本體而言,太和之氣是普遍地存在於陰陽之氣、氣質之性、攻取之性和萬有的象之中;就分殊言之,它們的本質都是太和之氣的本體。由此可以得知:張載的天道性命相貫通義是用「理一分殊」的理論架構所開展出來的。 因為儒、佛在基本觀點上的差異,所以,即使張載「理一分殊」的思想有受到佛學的影響,其所影響的是方法論,而方法論是共法,由此可以說,張載是吸收了佛教的方法論,藉以建立儒學的天道性命觀。
绍尧-悔之-逍遥论述栎社首任社长赖悔之之思想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命悲歌   Spirits   Qu   儒家本怀   sadness   setting   绍述尧舜   elders   Confucius   将无同   酬唱   Confu   Xiao   and   meaning   of   Sorrow   Zhuang   Poetry   Li   屈骚幽怨   wu   逍遥诗草   sao   thoughts   in   yao   yuan's   Three   场域   zi   文学治疗   the   庄子精神   "Jiang   创社三老   tong"   Society   栎社  
描述: 於亂世,內心之矛盾。因而細讀其詩作,析分其情懷為:一、儒家本懷,又分爲二:1、自咏、酬答以寄慨,如〈秋懷〉之一,2、遊覽託物以興懷,如〈遊八堡圳水源感作〉等;二、屈騷幽怨,又分為三:1、詠懷訴時命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