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茶山学视角下的孔子天命思想
作者: 高明文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茶山   天命  
描述: 孔子的天命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孔子对“天”的认识、“天命”的实质、“知天命”的途径、“天命”对人的意义等。本论文主要借助茶山·丁若镛(以下简称茶山)的视角重新对孔子的天命思想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孔子对“天”和“天命”的理解;重构孔子以“天命”为核心范畴的人性论体系;探索孔子哲学的基本精神和终极关怀。为完成此研究目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追溯孔子的天命思想产生的源头。其次,分析孔子的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以探寻孔子天命思想中包含的范畴和概念,并从天命思想的
《论语》中孔子的传播思想研究
作者: 马宏艳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本土化   仁礼传播   孔子   《论语》   文学传播  
描述: 孔子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先驱,他处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趋于定型的转折点上,他在塑造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思想家所不能比拟的。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接受的东西将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和最久远的烙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传播结构及其特点,也就是要了解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的孔子的思想。 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传播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传播思想所体现的文学价值:一、孔子的生平及其传播活动;二、孔子仁礼两大核心传播思想;三、孔子的文学传播思想;四、
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 戴春巍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庸   思想道德教育   中道   比较研究  
描述: 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中庸”也是他用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最高的智慧。中庸思想以“过犹不及”为核心,不断追求为人处事适量、适度、得当,不偏不倚的原则,并以“礼”作为衡量这一原则标准,教育人们自觉地衡量自身,修身养性、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至德、至仁、至诚、至道、至善、至圣、天人合一的君子人格,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中道的位置也是核心,是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是指人情感和行为的中间状态的“善”,即是“至善”,他指出所谓的
《诗经》与孔子思想
作者: 李宝龙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影响   《诗经》  
描述: 五四以来的《诗经》研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倾向,一是重视《国风》者众,而关注《雅》《颂》者寡,二是重视文学研究者多,而关注思想研究者少。其本质是极力把《诗经》与儒家思想划清界限。这与把《诗经》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形象说教犯了同样的错误。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已经造成了《诗经》与儒家思想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点,我们避无可避。近几年的情况稍有好转,但对于《诗经》与儒家思想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只能偶见一鳞半爪。事实上,《诗经》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儒家思想的原初因素,是后世儒家思想发源的渊薮之一,和孔子思想尤其密不可分。首先,孔子
《孔子诗论》与汉四家《诗》研究
作者: 杜春龙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大序   四家诗   诗小序  
描述: 《孔子诗论》是楚国迁郢之前贵族墓葬的随葬品,属于孔门弟子或其后学记录和阐释孔子《诗》说的文献。它的发现提供了汉代《诗》学分立之前的另一个理论形态。本文以《鲁诗》、《齐诗》、《韩诗》佚文以及《毛诗》中一些代表篇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孔子诗论》与四家《诗》在论《诗》方法、论《诗》内容、论《诗》理论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具体地讲,在充分运用前人三家《诗》辑佚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毛诗》研究的成果,通过与《孔子诗论》比照,把握汉四家《诗》的发展状况和理论特点。在考察《清庙》、《文王》、《鹿鸣》、《关雎》等篇目的过程中,
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孔子儒学思想研究
作者: 刘凤春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儒学思想   历史哲学  
描述: 本文以西方思辨历史哲学中的四个问题为理论框架,即历史的意义,历史评价,历史规律与历史趋势,对孔子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其中,以历史的意义为中心。 从历史意义上看,孔子对“天命”和“礼”作了新的诠释。孔子对天命的理解,是在对殷周时期天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殷商时期天命思想宗教色彩比较浓厚,帝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命运,人匍匐在帝的权威之下。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天命思想,天的权威受到了限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重视。孔子的天命思想中充满着宗教和理性的矛盾,但是孔子将关注的
谈孔颖达考证词义的方法
作者: 胡保国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法   孔颖达   词义考证  
描述: 唐代是训诂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其代表作是经学大师孔颖达等奉唐太宗命编纂的《五经正义》。《五经正义》中的训诂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主要从《毛诗正义》入手,对孔氏考证词义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并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因文考证法(即分析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对词义进行考证)、征引考证法(即援引文献材料对词义进行考证)、据理考证法(即根据语言文字的一般原理对词义进行考证)。三类方法相互配合、灵活运用,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孔氏考证法的特点是:考证词义的必要手段已经齐备,并形成了体系,有了一定的理论和指导原则,运用得十分熟练自觉。它为清代训诂学的大发展,从材料、方法、理论和经验上做了必要准备,这是孔颖达对训诂学的重要贡献。
论明朝儒学典籍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及其影响
作者: 要海霞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论明朝儒学典籍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及其影响
论藤原惺窝的儒学思想
作者: 朴锋俊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儒学   朱子学   藤原惺窝  
描述: 儒学的传入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儒学在日本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藤原惺窝等儒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日本近世儒学的“开山祖”,可见其在日本儒学界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藤原惺窝的儒学思想的发展和藤原惺窝对儒学思想的态度。本文以历史记载为基础,对藤原惺窝从一名僧人到一位儒者的经历及其儒学思想进行解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藤原惺窝排佛归儒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的介绍;包括对藤原惺窝儒学思想的立场和态度进行了分析,以及藤原惺窝和他的儒学思想在日本历史和社会上的影响。本文之所以选择以藤原惺窝为研究对象是因
朝鲜后期西学的传入与儒学的论辩
作者: 周远容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朝鲜后期   西学   影响   儒学   论辩  
描述: 16世纪末开始西洋的科学技术、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到日本、中国、朝鲜等东亚国家。东亚的中华文明圈在东西交流的世界史上形成了新的历史局面。特别是朝鲜王朝在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思想、状况等环境下与西学接触后受到重大的影响,从而在近代史上有了多重性地发展。朝鲜王朝自建国以来,就把儒教理念和儒教制度作为自己的传统文化,即以性理学为哲学基础,结合礼学和义理学的自我中心性中形成了道学的正统体制。与此相对应的是,崇尚西学的人们对传统社会的矛盾从新的理念角度进行分析和批判,并用改革的主张来克服这些矛盾。他们反对盲目信奉传统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