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論语中仁与禮关系新诠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意向性   意向行动   逻辑行为主义    
描述: 孔子「仁」一概念的心性論化乃是思孟一系的一大發展,至於宋明道學、理學及心學之出現,則可說是儒學的劇變。雖然宋明儒及當代儒者聲稱可「調適而上遂」、可得「先秦之真緒」,然而先秦的血脈傳至宋明,已發生了典範的變革,此中原因,實在於孔子的道德思考不必有後儒所理解的思孟之形上心性論的預設,而形上心性論亦不必納入宋明儒及當代儒者所主張的本體宇宙論之故。 七十年代西方分析哲學家Herbert Fingarette認為不可以孟子的心性之說來理解孔子在《論語》中的思想。他利用John Austin的語文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和Gilbert Ryle的邏輯行為主義(logical behaviorism)觀點,對孔學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解釋。他認為西方哲學與佛教傳統所強調的心身之分與內外之別的觀點,並不適合用來分析孔子在《論語》中的道德思想。並以一般中外學者的主觀心理主義的解讀為錯誤,不能真實掌握孔學的要旨。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新儒家形上的心性天道論的解釋與Fingarette的邏輯行為主義的解釋,剖析這兩種觀點與文本不相應之處,從而將《論語》中的仁與禮的關係納入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及意向行動(intentional action)的框架中來理解,並嘗試提出一種異於上述二說的新解釋。
董仲舒与黄老学派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权   反智   董仲舒   六经   新道家   黄老  
描述: 近年有學者提出從董仲舒《看秋繁露》中,反映董氏吸納了不少黃老思想,並有強義與弱義兩說。強義說堅持董氏儒學,乃是混合黃老學說而成:弱義說則強調董氏在建立其終極之儒學系統前,可能為了配合政治形勢,而受到黃老的景響。 本文將以三條明確凖則分辨儒、黃老二家,其一,徵引的主要經典是否六經;其二,黃老反智,儒主智,並以此教化人民;其三,儒家認為君權可以挑戰,民眾有革命抗暴的權利。 以上述條件檢視強義說與弱義說的支持理據,足以發證明董仲舒受黃老學派影響的說法,缺乏直接而有力的實質證據,終難成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