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儒学新开展
作者: 邵龙宝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新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 儒学的新开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绕过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底色和个性特质。儒学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元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儒学的新开展必定要广泛吸取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优长,在综合创新中不能离开主导性的解释系统;必须正视一个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问题——儒学自身是精华与糟粕的统一体。儒学的新展开需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让“个我”真正在当代站立起来;应当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社会向世界传播“和谐”理念、声音和行为。
情感与人生:论儒学的情感特质与当代启示
作者: 华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情感   人格   人生   儒学  
描述: 儒学具有鲜明的情感特质。情感体验是儒学思想建构的基础。性情论体现了儒学对情感本原的追问,情理论显示了儒学对情感内涵系统的反思,情义论表达了儒学对情感实现原则的探索。情感自由是儒学对情感旨归的体认一心志与心智的统一是儒学实现情理合义、彰显情感自由、成就道德人格的路径儒学情感特质的丰富思想意涵为当代社会深入思考人的真实而合理的存在方式、探讨具体情境下理想人格化成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中古佛教寺院儒化伦理教育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教育   中国佛教   儒学  
描述: 纵观印度佛教东传和演进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其义理和实践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外来思想与本土文化从冲突、适应到融合的过程。中古佛教的儒化伦理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儒化伦理教育的核心是忠孝教育和慈悲向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和影响,其一是导致了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其二是弥补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不足。
隋代王通的“中国”观及其时代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通   前秦政权   北魏政权   文化认同   “中国”认同   “中国”观  
描述: 王通“中国”观的主要内容继承了五帝三王以来地理、政区、汉族、汉族/中原文化、王朝(政权)等传统涵义,其“中国”观言论中,指称王朝(政权)所占比重最大。王通所称呼的“中国”,不仅有两汉、魏晋等汉族王朝,还包括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权)。王通称呼前秦和北魏政权为“中国”是对传统“中国”观的新发展:它是魏晋以来中国王朝频繁更替、民族关系空前活跃的产物,是王通顺应华/夷关系新变化,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北方少数民族及其王朝(政权)的表现,是对儒家严华/夷之防观念的巨大冲击,在“中国”观问题讨论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王通的“中国”观的时代局限性表现在他对汉族的衣冠礼仪“中国”的明显倾向性和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的华/夷之别的观念。
关于“三教合一”与理学关系的几个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描述: 儒释道三教鼎立和相互融通是魏晋以降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唐宋后出现的"三教合一"是魏晋以来三教纷争与交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一"是指儒释道三教虽各立门户同时又相互吸收、相互融通并在义理上归向心性的趋向;宋明理学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归一趋势发展的其中一个主导性理论成果;三教合一既是理学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理学的基本特征;理学在本体论、人性论和修养论上都体现出以儒为主、融合佛、道二教的特征。
元晓“和诤”论与中国儒释道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韩国传统思想文化   元晓   “和诤”论  
描述: 虚空包容观、平等大悲观、一心同源观,这“三观”可以说是元晓“和诤”的理论基石。“和诤”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其中体现着对“争”的肯定,它承认各种思想理论的并存并行。“和诤”是站在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超越一般所谓“和”与“争”的思维方式。元晓的“和诤”思想在他的主要著作《起信论疏》中有鲜明的表现。中国的儒、释、道都有重视“和”的传统,这是元晓佛学思想的来源。作为韩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佛学家,他的佛学思想不仅在韩国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中韩传统思想具有交叉互动关系。
玄学与理学的和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易》   万物交感   太和   机体论   和谐  
描述: 魏晋玄学和宋代理学皆系回应久经衰乱、黑暗的动荡时局,企求针对世道人心来针贬时弊,创造出玄理与新儒理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理论,期望能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转化心态、安定人心、营造和谐的社会国家。这两种思潮企求以形上学的高度引导人能自发性地产生玄理的自觉、德性的自觉,能从具普遍性及超越性的形上至高原理来营造我们共同的生活世界,享有群生和睦,万邦和谐地永续太平。
荀子思想及其客观性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师,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位重要的世界级的哲学家。如何评价荀子的思想,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近年来,荀子思想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一部分学者的重视,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即皆以荀子思想为研究的主题。菅本大二教授对荀子思想之传承脉络的研究用功颇深,1991年,他曾以《荀子对法家思想的接纳:由“礼”的结构来考察》为文,通过分
杜甫所受的侠风濡染及对侠文化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任侠精神   诗歌创作   唐代诗歌  
描述: 杜甫与侠和侠文化的关系是全面认识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精神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视角,也是杜甫研究中较少探知的方面。唐代高昂的任侠风气成为杜甫生活其中并为其濡染,使其行为和创作深受影响的现实动因。而杜甫所受的儒家传统教育、刚正侠义的家风濡染和刚直不羁的个性等因素成为他崇尚侠义、歌颂游侠的精神支柱,也成就了他儒侠互补、书气与侠义并行不悖的个性气质。与唐代其他文人相比,杜甫对侠的接受有着儒家正义的选择性,表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杜甫对侠的清醒认识、选择接受和辩证宣扬,使侠超越了个人名利而上升到国家民众的高度,提升了侠义人格,使侠文化超越了狭隘的恩仇观念,成为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能产生积极影响的精神力量。
浅析苏轼人生观念中儒释思想的互补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淑世思想   佛家出世   人生观念   苏轼  
描述: 苏轼是我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文化巨匠。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淑世进取思想,因受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却总是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他的人生观念较为复杂,但儒家的淑世精神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始终是行进其人生道路上的两条基线,虽有起伏偏斜,却贯穿始终。从苏轼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种种情态,可以看出淑世精神和佛家退避是苏轼人生观念的基调。他把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进取与退避的双重矛盾统一为既追求政治理想实现又探索自身心性修善的新人生观念模型,在中国文人思想多元化观念的确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