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思光论儒佛之异:以肯定世界与否定世界的主体性理论为核心

日期:2013.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哲学与文化

【关键词】 肯定世界 心性论中心之哲学 否定世界 劳思光 主体最高自由

【摘要】劳思光对儒佛之异的总论断,一言以蔽之,儒家以化成的精神肯定世界,佛教则以舍离的精神否定世界。整个论证的要义可以简述如下: 一、就哲学理论型态而言,「宇宙论中心之哲学」与「形上学理论」(及两者的混合系统)的理论效力,均低於「心性论中心之哲学」。 二、在德性与价值方面,宇宙论中心哲学与形上学理论及其混合系统,对价值做一「存有论解释」,有两型态,或为天道观,或为本性观,皆有不可解的难题,而心性论纯就「主体性」观念立论。 三、原始儒家孔孟与宋明新儒家陆王的哲学皆以心性论为中心,整个佛教教义亦是一心性论系统,故紧扣主体性建立其各自价值论。 四、儒佛异同可由清理哲学问题的四个设准逐一看出:价值根源之设准、自我境界之划分、价值自觉之两型、世界意义之设准。 五、儒家哲学的主体性及其活动方向在肯定世界,表现化成精神;佛教的主体性观念则否定世界,显示舍离精神。 本文依中国哲学史进程,阐释上述五点,结语部分则尝试举出几个疑义,以反省劳思光此一理论。

【年份】2013

【期号】第8期

【页码】71-95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