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遗说的接受及其文化意义

日期:2015.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孔子遗说 编撰 文体形态 接受 学派建设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孔子遗说是孔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门后学在接受孔子遗说时前后的原则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儒门早期以载录孔子原话作为接受的原则,这显然沿承史官载言职能的传统;孔门再传弟子以降对于孔子遗说的接受兴趣发生转移,即以掌握孔子原意为原则。这种接受虽然依据孔子所发表的言论,但难免加进接受者本人的阐释。因此,在这种阐释风气的影响下,尽管其出发点是力求把握孔子原意,但由于远离史家真实性的载录原则,这就难免会引起孔子遗说形态的转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孔子伪说。整体上来说,这种变化表明儒门后学理论创造热情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儒门后学不再满足于载录、保存文献,而是要解释、创制文献,他们希图借助这种行为来总结、完善孔门学说,以便更好地传承孔子遗说和加强学派建设。

【年份】2015

【期号】第3期

【页码】88-95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