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西汉楚王墓玉器

日期:2016.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华夏地理

【关键词】 收藏:西汉楚王墓玉器

【摘要】有汉一代,自刘邦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开始,至公元220年灭亡,国祚426年。汉代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国古代文化步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强盛的国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汉代玉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 两汉时期,徐州是西汉楚国及东汉彭城国的封地,其周边分布着众多诸侯王陵墓和贵族墓地。建国以来,在徐州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汉代玉器,徐州博物馆也成为了中国收藏汉代玉器最丰富、最精美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所藏玉器以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最为重要。 狮子山楚王墓考古发掘现场 楚王墓位于徐州狮子山西麓,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对其进行了发掘。据考证,该墓主人为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下葬时期为公元前175至公元前154年。狮子山楚王陵墓室雄浑宏大、结构奇特,虽经盗扰,仍出土玉器达200余件,精美瑰丽,蔚为大观。 为何狮子山楚王陵虽遭盗扰,却仍留下较多珍贵的玉器,盗墓者为何弃而不取?玉器专家古方解释道:“从各种迹象看,这座墓被盗的时间距离下葬年代不远,当时对盗墓者的惩处极其严酷,盗墓者不敢盗取象征地位与身份的玉器,而金银则可以熔化后流通使用, 所以只盗金银而不取玉器。” 对于这批玉器在汉代玉器中的地位,古方认为:“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是汉玉的极品,在此之前我们没看到过用料、雕工如此精美的玉器。这批玉器出土后,我们对西汉早期的玉器就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个墓的年代处于文景时期,玉器正处于从战国风格向汉代风格过渡的阶段。” 玉兽首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现藏于徐州博物馆。此件玉兽首为丧葬用玉,是楚王玉枕两端的组件,用玉质上佳的和田青白玉制成,采用高浮雕和透雕技法雕琢而成。兽首阔鼻,大口,长眉,双目圆睁,眼球中央浅浮雕出一个圆形瞳孔,卷起的双角自耳后绕出,额部有高浮雕冠状纹饰。构图复杂而严谨,线条流畅而生动,把瑞兽刻画得既威严又无恐怖感;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狮子山楚王墓正式发掘。由于该墓发掘对汉代考古、典章制度、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楚王墓中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晚期的传统特色,尤其吸收了楚式玉器的风格,形成了雄浑大气、飞扬灵动的艺术风格。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较多玉龙佩和龙纹玉器。龙或昂首挺胸,或回顾蜷体,水滴形目,眉骨尖凸,大口巨张,尖牙外露。龙的造型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起承转合,特别头部、腿部的轮廓转折强劲,充满了强烈的肌肉张力和扭曲动感,与西汉后期表现龙的温顺、静谧的艺术风格大异其趣。 楚王墓中一块“几字形龙”玉佩,玉龙鬣毛飞扬,威风凛凛,与安徽寿县的战国楚墓里的龙形佩类似,说明其造型 受战国楚式风格的影响;另有一块“S形龙”佩,玉质晶莹细腻,造型凌厉乖张,在战国各个诸侯王墓葬中从未出现过,据古方推测,它有可能原是周天子之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S”形玉龙,现藏于徐州博物馆。1999年徐州博物馆的新馆落成时,这件龙形玉佩的外形被确定成为徐州博物馆的馆标。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周,周王室的金玉珍宝尽归于秦,公元前206年,秦又为项羽所灭,秦宫室里的奇珍异宝 又被他掠到了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器物的曲折流转,也成为西汉楚王墓中拥有如此众多战国风格玉器的原因之一。 除了造型,西汉早期玉器的纹饰也基本继承了战国末期的风格,主要有乳钉纹、蒲纹、谷纹、勾连云纹、勾连乳钉纹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璧、玉珩、玉龙佩、玉杯等,表面大多装饰着这些排列规则、疏朗的几何纹样。 楚王墓中之所以存在这么多战国风格玉器,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西汉早期的用玉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玉器发展史上看,战国晚期到汉武帝亲政以前的西汉是一个完整的时代。其实,不单是战国晚期跟西汉早期的玉器难以完全分开,商晚期跟西周早期、西周晚期跟春秋早期、春秋晚期跟战国早期的玉器也都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玉器风格的过渡要晚于朝代的更迭、制度的变迁。”古方说道,“玉器的演变,要晚于青铜器或者陶器的变化,陶器变化最快,其次是青铜器,再其次是玉器,玉器要完成整个风格的变化可能要滞后于制度建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滞后的原因与玉本身的质地与性质有关。“玉是坚固耐用的,不容易坏,又是极为珍稀的,那么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这个朝代的玉器会被留下来。一个新的朝代建立,它的礼仪制度、佩玉制度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在新的制度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些前朝的玉器要么就直接使用,要么就磨掉纹饰重新雕琢,总是会带有一些前朝的遗风。”古方解释道。 具体到西汉早期,当时各诸侯国“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诸侯王的宫殿、官吏制度,甚至礼仪制度都跟京师的皇帝一模一样。文、景帝时,诸侯王势力正值高峰,楚国又是“连城数十”的大藩国,楚王墓中的玉器自然也就格外精美,并且因为没有僭越之虞,可以大胆地沿用战国时期留存下来的精美玉器。 这一情况直到汉武帝即位初期才得到改变。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后,朝政依然把持在窦太皇太后手中,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放手改革,实行推恩令,大举削藩。自此以后,势力大为削弱的诸侯王已经没有能力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出媲美皇家的玉器。另一方面,新的礼仪制度得到确立,诸侯王也不敢再使用天子之制的玉器了。 “汉武帝时期用玉制度的深刻变化,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尽管西汉晚期和东汉时期的玉器造型和纹饰有所变化,但用玉制度基本没变,而且越来越严格。因此,所谓汉代玉器的风格,是在汉武帝时期才真正形成的。”古方说。 汉代玉有一种著名的雕刻技法叫“汉八刀”,其刀法极为简单,走势呈“八”字形。“‘汉八刀’风格在狮子山楚王 墓玉器里是看不到的。”古方说,“‘汉八刀’的出现,原来都认为是在东汉,从出土玉器上看,我认为最早在汉宣帝(汉武帝之孙)时就已经出现了,西安张安世(汉宣帝时的大臣)墓中就已经出土了‘汉八刀’风格的玉蝉与玉猪。到了东汉,就已经是清一色的‘汉八刀’了。” 玉蝉与玉猪都是丧葬用玉,前者放入死者口中,称为“口琀”,后者放在死者手中,称“玉握”。因为是一次性给死者用的,所以其雕刻的刀法也就较为简单粗率,不像战国玉佩那样“游丝毛雕”。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中也有玉蝉,但其上有孔,为死者生前佩戴所用,其风格写实逼真,与“汉八刀”风格截然不同。 狮子山楚王墓中也有完全汉代风格的玉器,最典型的就是金缕玉衣。这件玉衣出土时严重散乱,金丝已被盗墓者抽走,玉衣片散落一地,经收集整理共有4000多片,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形小而薄,用料讲究,磨制极精。 用金缕将其重新编缀起来以后,有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等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模仿人体相应部位形态制成的,组合起来整体和人体形状相同。当时的楚王便是身着这样的玉衣入土为安。汉代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几个等级,墓主身份地位不同,玉衣用的缕也不一样。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与王侯均可使用金缕玉衣。所以,“从狮子山楚王墓中的玉衣大概可以看出当时汉代皇帝的玉衣形貌。”古方说。 玉衣的出现与当时的葬玉文化直接相关。汉代儒、道二元文化盛行,儒家提倡孝道,主张“事死如生”,因而厚葬 之风盛行;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加之时人迷信玉是通天的灵物,能保护尸体不朽。所以汉代玉文化在丧 葬习俗中有较大发展。 玉衣也并非横空出世,一般认为,它是由先秦时期的“缀玉面饰”演变而来,所谓“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的形状排列,缀附在织物上,再覆盖于死者面部,也称“玉覆面”,有的死者身上还缝缀有玉石片,这种缀玉面饰就是汉代玉衣的雏形。 玉衣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用的玉料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才能让片与片之间自然舒畅地衔接,这需要有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相当惊人,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费十余年的功夫。 这样庞大的工程只有可能出自官营作坊。“汉代的玉器作坊控制在皇室或者王室手里,生产出的玉器仅供皇室或者王室使用,民间不得使用。”古方说。当时的玉器并非商品,而是一种礼仪用器,森严的礼仪制度将玉器的精美推向了高峰。 汉代玉器的材料丰富多样,新疆和田玉,甘肃、陕西所产透闪石玉,以及玛瑙、水晶、琥珀、煤精、绿松石、滑石等材料皆被广泛使用。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中,除了玉质优良的和田玉,白色透闪石质地的玉器也有不少,这些玉器颜色偏白、偏透,结构略疏松,玉器边沿往往泛有褐色饴糖斑,与和田白玉区别明显,此类玉料有可能产自甘肃地区。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玉器玉质之精良,琢玉工艺之精湛,在汉代墓葬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市面上类似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玉器可谓凤毛麟角,罕见真品,这也就催生了仿古玉行业的发展。要知道,徐州不仅是汉墓分布、汉玉出土最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仿古玉的重镇之一。 此件金缕玉衣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时严重散乱,金丝已被盗墓者抽走,玉衣片散落一地,经收集整理共有4000多片,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形小而薄,用料讲究,磨制极精。上图为重新修复后的金缕玉衣,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年份】2016

【期号】第2期

【页码】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