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像与木主:明朝祭孔形象的变迁及其原因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史学月刊

【关键词】 明朝 塑像 孔庙 儒家 木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五至十九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09BZS004)

【摘要】明初孔庙祭祀使用塑像,至洪武十五年,南京国学祀孔改用木主,但地方府州县仍普遍使用塑像。正统至成弘间不断有士大夫提出改易孔庙塑像,均未被采纳。嘉靖九年,世宗进行孔庙改制,撤去孔子塑像,改用木主,并令天下各府州县遵行。洪武、嘉靖两朝对祭孔形象的更革各有因由,士大夫对此亦有不同的主张,但始终将孔子置于儒师、君师而非王者的地位予以尊崇,并通过祀孔以明道立教。就木主与塑像两种形式而言,前者更具抽象性的符号化意义,在礼学上较贴近古礼原初含义;后者则较接近佛、道及民间信仰之意象,远礼而近俗。祭孔形象的争论反映了儒家理念与佛、道等狭义宗教意识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体现了礼学与民俗交融互动的复杂情态,也显示出谙熟儒家政治学的士大夫在国家体制层面强调理,在基层实践层面更尊重俗。

【年份】2011

【期号】第8期

【页码】22-30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