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成才之路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15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家庭中医药

【关键词】 姚树锦 从医 中医世家 西安市 医学典籍 中医医院 第四代 成才之路

【摘要】黪陕西·杨院媛 姚树锦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清“太和医室”的第四代传人。早年立志学医,聪慧好学,从小学起就开始习诵中医启蒙读物,中学时代便广泛涉猎医学典籍、名家著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他读书有计划,有心得笔记。每逢假期父亲临诊即侍医在侧,深受教诲,进步很快,日积月累,奠定了相当深厚的中医基础。每每看到父亲治疗顽难沉疴,更加深了他对中医学的仰慕之情,从那时起他便让父亲指导,一心想进入中医学界学习。但其父姚兴华老先生认为,“医者,仁术也”,历代先贤,多为儒医出身,“儒可通术,术非儒不精”。故早年送子于大学文科学习,使姚树锦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 1958年,姚树锦随父在西安市第二医院中医科行医,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有时他也接诊一些疑难病症,遇有不明者,常求教于父。随着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中医在治疗疾病中也大显身手,解决了一些当时西医无法治疗的棘手病和疑难病。西医界因此而受到了很大震动,对中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姚树锦以《中医治疗中毒性紫癜病四例报告》的经验介绍专版,向国庆献礼。此后,流感在全市肆虐,他将祖传验方“清瘟汤”大量投入门诊使用,每日接诊病人达160人次。因在大量临床中感到此方简、便、廉、验,他又著文公布此方,将其广为普及。后“清瘟汤”被西安医学院的《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研究》一书所收录,又被第四军医大学制成“清瘟片”广泛运用于临床。1962年,在其父授意下,姚树锦撰写了《太和医室内妇儿科秘录》,当时在医务界影响很大。 1964年,他被选送到陕西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深造。全班20余名学员,大都是行医10年以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多数是各医院的科主任、院长,唯独树锦大夫年仅28岁。通过两年系统认真的理论学习,他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学的理解,提高了中医理论知识的修养,从而开阔了思路,扩大了眼界,使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师资班毕业后,姚树锦被调至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 当年的西安市中医医院,确是名家高手和人才汇聚之处,既有声誉卓著的名医,又有身怀绝技的专家。姚树锦如饥似渴,向长者求教问询,并勤阅病历、精选摘录。当时虽身处“文革”时期,却不泯求知之心。他通过门诊病房的按期轮换,学习掌握了专科病治疗的规律经验,颇得病家信赖。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再次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西安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姚树锦出任教师。他将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光,奉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在从教中,他是授课科目最多的教师,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授课时用词丰富,形象生动,善引典故,结合临床,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概括性强。他深知,要想育人,必先充实自己,因而充分备课,广阅经典医籍,联系西医知识,针对不同的学员结构撰写了各类讲稿百万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姚树锦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体会,甚至将家传的秘方也公布于众,启迪大家开阔思路,提高兴趣。针对西学中学员的特点,他在授课中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讲述,有利于西医人员学习、理解、掌握中医知识,不但能提高教学和临床效果,而且能加强学员钻研中医的信心。这一大批西学中人员,日后都成为了各级医疗单位中西医结合科研中的骨干力量。 在长达20多年的西学中教学工作中,姚树锦教授还注意同全国各地的中医院校、中医研究院,各地区的医院、中医院,医疗卫生机构连接成网,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为办好西学中班,他先后5次到全国各地学习考察,吸取他人的办学经验,并往返各地指导在当地实习的西安西学中学员。办学中,他还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授请到西安来开办专题讲座,进行学术交流及科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大家从大师们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学风。 姚树锦教授行医50年,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征途中,以10年为单位,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学习继承,研读经典,掌握基础理论,广泛临证,认识常见病、多发病的共性:第二步是整理继承,将所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应用于专科专病的治疗,在承袭家传密宗的同时,把中医学宝库的经方、验方、时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系统总结,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第三步是研究继承,针对临床难证疑证选题定向、理清思路,找准突破点,取得疗效并注入新的理解和认识,迈入研究创新的境界。 姚教授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扶正固本的治疗思想。其治疗疾病总以顾护正气为主,强调以祛邪勿伤正,扶正勿留邪,治病勿犯胃气为治疗总则。用药上,姚教授叮嘱,补气要行气,补血要疏络,补阴要助阳,补阳要和阴,以达疏理气机,促进升降而致和平。姚树锦教授集医、教、研于一身,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肾病之肾衰、尿毒症,各种各期的癌肿,各类型、各阶段的红斑狼疮及类风湿等免疫系统疾病。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论治规律,有了经验方、专用方、特效方和对套药、专用药、精品细料药的使用。 姚教授曾治一患者,42岁。因发热伴头晕,困乏无力,经检查确诊为“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9次出现恶心、不思饮食、头晕、乏力、多汗,伴腰膝酸软、脱发等,结合舌脉,姚教授考虑为化疗之后,气阴亏损,损伤脾胃,血毒未尽。治疗当扶正抗邪,以益气养阴、滋肾填髓、健脾和胃、清解血毒为法,方药:麝香0.3克,牛黄0.3克,羚羊角1克,玳瑁1.5克,珍珠3克,沉香6克,三七6克,西红花6克,西洋参1 5克,金钗石斛6克,龟板1砂仁6克,鸡内金10克,青黛 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重楼10克,山慈菇10克,炙甘草10克,土茯苓15克,生薏苡仁30克,蛤蚧1对,紫河车1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日3次,开水送服。连服3月,患者精神转好,食欲大增,腰膝酸软等症状减轻,使化疗得以继续进行,且服药后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减轻。后仍以益气阴、补精血、调脾胃、扶助正气为主,兼以清血毒。上方基础上加减鹿茸、冬虫夏草、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等药,先后服药半年余,患者化疗22次,血常规正常,3次骨穿正常。姚教授认为化疗既杀伤了癌细胞(邪气),亦损伤了正气,杀伤了免疫细胞,正邪俱损。故治疗当扶助正气,或温阳益气,或滋阴养血,或益肾生髓,或健脾和胃配以活血解毒。尤其给白血病的患者益肾生髓,选用动物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鱼螵胶、紫河车等,其滋阴养血生精作用是一般植物类药物无法比拟的。 通过长期临床工作姚教授总结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痹痛的有效方剂,对于红斑狼疮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癌肿疼痛等具有良好效果。姚教授曾以此方辨证加减,治疗一经检查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女性患者。因为应用强的松导致“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著,她经人介绍前来求诊。就诊时患者由父母两侧搀扶,左足迈步,右足点地,步行时拖地,患肢麻木酸痛,不能负重。站立时,心慌气短,动则汗出,下肢肤色发紫,头重,身热多汗,脘腹胀满,满月脸,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姚教授认为,激素为阳热之品,久用则导致肝肾亏虚,阴虚内热,加之患者疼痛剧烈、局部活动受限这一特点,所以判断证属肝肾亏耗,瘀血阻滞,治疗当补肝肾、健脾胃、扶助正气为主,佐以活血止痛。以乳香、没药、苏木、降香、血竭、土鳖虫等药物为主,加全蝎、地龙、蜈蚣、僵蚕等增活血通络之功,同时伍骨碎补、补骨脂、川续断、牛膝、杜仲等补肝肾,强筋骨,鸡内金、砂仁和胃,龟板、鳖甲、秦艽、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等滋阴清热。上方出入调理30余剂,患者能丢掉拐杖,自行慢走。 姚树锦教授今日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孜孜不倦地指导着下一辈。希望后学者能精读中医经典,多学博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为祖国医学多做贡献。相关链接 姚树锦,生于1936年,河北省武安市人。姚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九三学社成员,历任西安市两届政协委员,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西安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西安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在2008年陕西省发展中医药大会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优秀继承人导师。 精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扶正固本”思想。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年,精于内科,通晓妇、儿,擅长常见病、多发病、专科病(老年病,消化、血液、心肾疾病)、疑难杂症(红斑狼疮、类风湿、癌症等)的治疗,疗效颇著。曾主持:“固本喘咳丸”和“胆胃通降片”的科研课题,获陕西省医药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血尿宁胶囊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的临床及试验研究”和“姚树锦学术思想、经验研究”课题。著有《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姚氏内儿科临证备要》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及科研成果12项。 (编辑 肖 婷)5克,鳖甲15克,川牛膝10克,生山楂15克,

【年份】2010

【期号】第6期

【页码】5-7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