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为何跟于丹反目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环球人物

【关键词】 智慧 于丹 孔子 《论语》 热点新闻 文化圈

【摘要】“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智慧让历代学者参悟千年,追求学识的同时,也有人反为其所困。近日,文化圈里的一个热点新闻,就是孔子75代直系子孙孔健和“学术超女”于丹因为4本书打起来了。 6月2日,于丹委托律师给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发出律师函,称孔健编著的《论语力》(与于丹合著,新世界出版社)、《左手孔子右手庄子>(中国工人出版社)、《新论语》(中国工人出版社)、《于丹的天空》(江西人民出版社)4本书侵权,前3本书使用了于丹在日本的演讲,而《于丹的天空》一书封面照片也没得到于丹本人授权,要求新华书店将以上图书下架。随后,孔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于丹的做法根本没有法律依据,是“翻脸不认人”。孔健说,这4本书的策划都是于丹亲口承诺的,“如今却出尔反尔,诚信何在?”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其中的恩怨是非成了说不清的谜局。一个是“子孙”,一个是“弟子”,圣人若在,不知会如何断这个“案子”? 先说说孔健,说实话,恕笔者孤陋寡闻,在这次事件之前,还真不知道有孔健这么个人物,只知道孔子的77代传人“衍圣公”孔德成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2008年去世,其后代也都比较低调。而这位孔健先生,则以孔子75代直系子孙、孔氏家族滕阳户传人自居。据笔者所知,孔子直系子孙现有60大户,孔德成一系被看作是孔家的大掌门,滕阳户为孔家第五大户,现主要在山东滕州,是孔子59代次子之后裔。 据孔健先生自述,其祖父孔庆功先生是滕阳户的73代掌门人,曾经参与修订过“孔子家谱”,在孔健小时候,祖父教他背诵自创的《先祖颂》,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孔健正是受到了祖父的影响,才“成为弘扬孔子思想的直系传播者”。 孔健,生于1958年。“文革”后考入山东大学,专业是日语,1982年毕业分配到人民画报社,负责日文版的编辑工作。孔健工作期间接触了很多日本人,了解到日本人一直以来非常尊崇孔子,于是他想到日本去有一番作为。1985年他受人民画报社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并由此留在日本工作,一直到现在。据其博客显示,目前孔健担任的职务有日本全球因特党总裁、日本软银金融大学(SBI大学院大学)教授、北科院中国国学院院长、全球孔子协会会长、日中韩经贸促进协会理事长、日本巨龙新闻集团总编辑等等,不下10个!名头着实不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实的,哪个是虚的。在孔健的博客中,还能看到“我的好友营直人突任日本新首相”、“我提倡举办全球网络祭孔大典”诸如此类非常高调的字眼。 孔健在日本多年,将自己“孔子直系子孙”这一身份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其所著、所编、所译的《新论语》等数十本书,无一不是和孔子、儒学有关。 在以宣扬孔子,书写孔子“为己任”的共同诉求下,孔健与俨然是当代新儒学“形象大使”的于丹合作,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但也是在同样的问题上,二人如今又反目成仇。 于丹号称“学术超女”,2006年通过《百家讲坛》讲述《论语》成名。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她把深奥的《论语》与人们向善的伦理追求结合起来。她的出现与成名,可以说是反映了当下逐渐富裕但又具有信仰危机的中国民众对信仰的追寻,是当代人对那种久远的儒者气度的怀念。于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系列的名声与荣誉。“于丹火了,《论语》红了,孔子笑了,国学热了!”孔健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感慨。 2007年5月和2008年1月,于丹两次访问日本,在这个同样尊崇孔子的近邻岛国掀起了一股“《论语》热”,她的讲演会场上鸦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见。不仅日本的民众、出版商关注于丹的《(论语)心得》,连政治家也希望从中获得点孔子的智慧,第二次访曰时,时任首相的福田康夫接见于丹,同她畅谈《论语》。而安排于丹这两次日本之行的,正是孔健。 先回溯到2007年,孔健读到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佩服之余打算将之翻译成日文出版,于丹也欣然应允。在日本,两人可谓亲密无间。于丹称孔健为“大哥”,而孔健在自己的博客上也说:“我的好妹子于丹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所证明的《论语》的传播功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在中国传播学史上永载千秋的。”那时的两人,何曾会想到如今的这番局面? 其实,孔健和于丹打官司这件事,咱们大伙都弄不清楚,老孔为此事把他花费巨金为于丹买衣服以及于丹给他发的私密短信都公布出来了。两年前的“六一”节,于丹发短信说:“我在大庆,盼大哥早回来!让我们衷心祝福快乐的每一天!我们天天过六一都行!”孔还称,《论语力》扉页上的文字“孔健大哥,这是我们用心的所得”正是于丹所写。如果孔健所说为实,那两人的关系真是不一股。现在反目成仇,原因无非是“名”、“利”二字。 他们的口水仗还在继续,虽然还没有看到结果,但我们可以预测的是——此役没有赢家。我们看到的是对儒家学说的颠覆,是对“素王”孔子(后世儒学家认为孔子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言行的背叛。孔子曾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民无信不立”,讲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不但要被人信任,还要对人有信用,不知道这两位靠孔子吃饭的人践行了孔老夫子的主张没有? 编辑:王晶晶美编:陈思璐编审:张勉

【年份】2010

【期号】第16期

【页码】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