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舞凤 奇趣横生——嘉兴博物馆藏《寐叟未椟册》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15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收藏家

【关键词】 硬纸板 嘉兴 20世纪 龙舞 奇趣 馆藏 60年代 古旧书店

【摘要】口葛金根 嘉兴博物馆藏《寐叟赤椟册》,乃20世纪60年代于嘉兴古旧书店所得。该册内收六通信札,托裱折迭成册,册页纵33.2厘米、横22厘米,用硬纸板包花缎夹护,题签“寐叟赤椟”,署“樊粼壬寅夏日”。 寐叟即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盒,晚号寐叟,别号甚多,浙江嘉兴人。其家世代为官,乃书香门第。沈曾植于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护理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乞休归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隐栖上海,期间曾参与张勋复辟外,以吟咏书画、校勘图书遣日。沈曾植虽一生大部分时间有心于政务,但于学无所不窥,尤长于史学,深于地学,邃于律学,精于佛学,湛于诗学,卓于书学。以学问渊博、识见雄伟,为世所共仰,被赞为“同光朝第一大师,章太炎、康长素、孙仲容、刘左庵、王静庵先生,未之或先也”。有《蒙古源流笺证》、 《元朝秘史笺注》、《汉律辑补》、《海日楼诗集》等著述。 沈曾植留下的诗文题跋信札笔记文字不少,纂编而问世者亦不少。但此册中的信札,相关年谱及专论均未涉及收录。部分虽曾以图版刊发,或仅是图版或仅作释文,对信札内容均未作解读。遂不揣孤陋,择其中四通录出介绍,亦祈为沈氏之研究资料添砖加瓦。 信札一:纵23、横14.2厘米,纸本。(图1-3) ★★ 叔节仁兄大人阁下: 两奉赐书,并得读致师范诸君书,精稔履祉安和。游屐所经,闻知公伟,甚休甚休。前需款,头生已经汇出,拟更由学堂筹寄三百元。纯斋只由弟处筹寄百元;述庵如需款,亦望约数见示。张太尊、赵观察考察所得若何?相见频数否?新译书必甚佳,极思快观。国会当有许多刻印文件,能设法菟集愈多愈妙愈妙。固知公腊尾不能归,手考一切堂中诸君早经预备,谅孝宽已经函达矣。理化教习必得大学毕业,而曾任三二年教员者乃适用。皖财力不能多致,不能不郑重出之。鄙意并欲为高等实行预备,若更得一兼文科法科之教习,尤合式也。日人多能英文者。将来高等改良,亦以兼长英文者为宜。高田君晤时,希代鄙人致候。鄙总思模范早稻田施之皖学,高明视察以为如何?述庵近体如何?尚耐劳否?公归,乞代致樱花、茶花各数株,闻田中旅馆能代办代运也。泐请 旅安 植上 冬月甘二夜 此通信札为沈曾植写给叔节的,红色信笺三页。叔节即姚永概(1866-1923),号幸孙,安徽桐城人,系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著名教育家。1906年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教务长(后改任监督),次年受安徽巡抚冯熙和提学使沈曾植之命赴日本考察学制。沈曾植于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日(1906年5月13日)署安徽提学使,但直至八月十日(9月27日)才接署,旋赴日本考察学务,十二月(1907年1月)回提学使任。此信末署“冬月廿二夜”, 冬月乃农历十一月,即为12月26日。又云“腊尾不能归”,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可见姚永概赴日本与归国当在光绪三十三年内(公历则在1907-1908年)。姚氏此次赴日行程50天左右,同行者有张太尊(太尊为清代知府的别称)、赵观察(观察为清代道员的别称)等。信中所及纯斋即吴郁生(1854-1940年),字蔚若,江苏元和人。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等,康有为出其门下。述庵即王无生(1880-1914年),原名锤麒,字毓仁,别署郁仁、一尘不染等,安徽歙县人。孝宽即方孝宽,为方守彝(1845-1924年)之子、姚永概之侄,安徽桐城人。 沈氏在信中询及姚氏观察的相关情况。此前他赴日也主要考察学务,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11月14日)《海日楼家书第五十函》: “到东廿日,终日冗碌,学生尤疲于应接。……日日看学堂,上午一处,下午一处,忙极。”到处忙于看学堂,以至对日本的新政学务极为欣赏,故希望姚氏此次能为师范学堂的办学多搜集些文字材料回来。姚永概在日本考察也极为认真,白天参观调查,晚上与侄子姚焕(1911年日本游学归国)一道翻译日本有关书籍,常至深夜,积成两大册见闻和译编,如《东游自治译闻》。故沈氏谓“新译书必甚佳,极想快观”。同时,沈氏就聘用教习、办学模式等事与姚氏相商,并希望模范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办学方式施之皖学。沈氏的这种办学思想在其相关往来信札中也有反映,如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7月1日)为商办师范学堂事致函罗振玉: “……高等决不能不办,不能以学生程度之不及,而遂组织不完全之学校以应之,顾中国口口,决无公认之高等教习,则亦不得不借才异国,以为藉口定主之谋。刻拟先定学章,学章定而后请监督。……至于教课之任,则拟就东瀛,请文科理科各一人,最好曾为高等教员者,否则大学毕业有学士资格而曾任教员,或有著述者,月修自二百元至三百元,皖财力止于此,无可如何,然计东瀛高等,在国内因人浮于事,则此数未必无人愿就也。定用高等教习……” 信中还提到要姚氏带樱花、茶花各数株回来,并告之田中旅馆能代办代运,看来沈氏通过1906年的日本之行,对日本还是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信中说到的高田君,即高田忠周(1863-1949年),号竹山,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古文字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汉语古文字方面的著作主要右《朝阳阁字鉴》、 《说文段注辨疏》、 《汉字系谱》、 《汉字原理》、 《说文捷要》、 《朝阳阁字鉴补正》、 《五体千字文》等,在学术界尤其是日本汉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籀篇》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沈氏言及如晤高田君,要姚氏代为致候,可见高沈两人结交应深。不知是沈氏考察日本时认识,还是高田叩教汉学而交,尚不得而知,也许后者因素更大, “虽海外鸿硕,亦望而敬礼之也” (《硕儒沈子培先生行状》)。沈曾植“少年固已尽通国初及乾嘉诸家之说,中年治辽、金、元三史,治四裔地理,又为道成以降之学”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他既长于清初诸老为法,考定世道人心、政治利弊,穷其根源,探其奥妙,拓其领域。又综览百家, “一以治经史之法治之,则又为自来学者所未及”。经、史、音韵训诂、西北与南洋地理、佛、道、医、古代刑律、版本目录、书画、乐律,无不精通,以“硕学通儒”而蜚声。“先生之学,海内士大夫翕然服之”, “东瀛则服从先生者尤多,至有以先生字名其书者” (《学部尚书沈公墓志铭》)。许是两位学界巨匠,惺惺惜惺惺,遂以友相待。 信札二:纵23,横13.7厘米,纸本。(图4-7) ★★ 尚书大人钧席: 去月廿二拜辞,廿三乘江元上驶,廿四吮抵皖。江元船小而机灵,葛统带及诸船员终日勤动,专意驾驶,不讲应酬,甚可喜也。到日即奉回任饬知,廿八日接篆。皖学界绝少当行,颇有绅权,滋多党讼。姚叔绩文人之秀,学务则疏;方玉山见闻较多,资望尚浅;议长一席,定请礼卿。或以不能驻省为疑,植以季直比例解之。顾季直固时时往来白下,他时礼卿若能不废此例,则大善耳。咨送工业学校学生以钧意告中丞,当蒙允许。将来由内地选送,抑由留东学生选送,植意选诸留学生中,东语东文可省,豫备不知。荩虑以为何如?谨候指挥以为动。此邦绅士近日倡募赈捐渐有动机,桴鼓影响皆幕府热诚所鼓荡。第无季直久委其人者,柱础期间呼应灵否?尚未可知。所幸泗宿灾状略减,海徐又此间布置,较早有饥困而鲜流徒…… 此札为沈曾植写给尚书大人的,红色信笺四页,缺失不全,书信时间不明,但信的内容基本通顺、完整。信中向尚书大人述及安徽之事,当是沈氏任署安徽之时。信中又及回任,沈氏安徽回任一在光绪三十二年, “八月初十日(9月27日)接署安徽提学使。旋赴日本考察学务。事毕回任。” (《(戌申)安徽同官录》)二在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五日(2月16日),沈氏补安徽提学使,署安徽布政使。八月因护理安徽巡抚继昌因病出缺,沈氏接巡抚篆印视事。九月,交卸巡抚篆印,回布政使署任。接着沈氏信中述及咨送工业学校学生游学一事,工业学校当是安徽中等工业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创设,校址在巡警学堂。次年冬改名为安徽官立中等实业学堂,1911年停办。据此推测,此信应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所书。此尚书大人亦应为端方(1861-1911年),时任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5月9日)沈曾植《与端方书》中也有“尚书制军大人钧席”之谓。端方,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

【年份】2010

【期号】第9期

【页码】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