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沙龙 《中国古典艺术观照》:流光溢彩的梦华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语文新圃

【关键词】 阅读沙龙 《中国古典艺术观照》:流光溢彩的梦华

【摘要】赵建忠 还记得艾略特笔下万物瑟缩、生机寂灭的荒原吗?他写的是一个唯有幻灭绝望、令人奄奄一息的精神荒原。恐怕很少有人记得了,因为繁复、斑驳的生活让人们忘却,而且世人一般都愿意做空心人,做彼此依靠着填塞起来的稻草人,舞在沉醉中,舞在精神的荒漠中。 然而,世上也还有独清独醒者和冷眼旁观者。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吾友吴祚来就是一个守望在文化流域的清醒者与思想者。文化荒漠的阗寂唤起了祚来兄的古典情结,笔触伸向了深美宏约、奥妙精微的古典文化与艺术的堂奥,行文时若水流花放,时若飞鸟出林,气韵流淌,一气呵成了古典艺术的全息图像。为之作评,心惶惶兮,莫因我之庸騃误友人华章。 古典文化与艺术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化解不开的情结,在心的角隅微微震颤着,是遥忆往昔时亦真亦幻又美轮美奂的华梦,流光溢彩,情韵并美,青铜、乐舞、建筑、书法、绘画、诗篇、鸿文等等,不一而足,蔚成大观。这样驳荦的艺术盛宴难免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该如何兼顾整合?《中国古典艺术观照》一书中,祚来兄以文化精神贯注其中,如链串珠,衔接起中国古典艺术的类种。 中国艺术的诞生与延续离不开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生态场——我们世世代代栖居的这片广袤的土地,正是文明前夜的生态环境使得中西方以不同的途径跨入文明时代。中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自然环境优越,食物获得以采集为主、渔猎为辅,形成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用直觉领悟和移情式的想象对待外物并注人情感,使万物皆著我色,所以中国的艺术精神效法自然。《中国古典艺术观照》开篇即阐释了中国艺术以自然为本体,各门各类都崇尚自然。融注中国艺术、与自然精神相随始终的还有道德理性。儒家伦理因与政治统治合拍受到推崇,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古代历史,中国艺术顺理成章地打上了“和”与道德理性的儒家烙印。 祚来对中国古典艺术的观照,是一般社会史为起点,继之结合政治剖析时代文化与时代风貌,再探寻文化精神,最后落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这种探本索源的追寻发挥了其专业文艺理论的特长,精彩的论断、灵动的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历时态中有艺术精神的流动,共时态中有艺术成果的展示,脉络分明又水乳交融,努力对历史作出一种原生态式的把握,尽量地贴近历史的实际情状,读之即令人手不释卷。 祚来是在中西对比的视域中开始对中国艺术的追溯。万载蒙昧的光阴在人类的无知无觉中倏忽而过,文明时代到来了。中国是早熟的东方国家,史前艺术的多元起源大都和生活有关,而西方一以贯之的是宗教精神。人类学认为,中国审美心理自发形成,而西方审美心理来自人为构筑和自觉反思,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发展演变轨迹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常态。中国文化多源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有着深厚的生活属性与原始理性,陶器制作是为了实用,乐舞是为了怡情悦性、祭祀神祗与调和自然,我们的先人在简单、祥和中优游卒岁,又度过了几千载,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风貌已具雏形。 艺术符号中隐藏着历史的真相,从彩陶狞厉神秘的线条里,我们嗅出了浓浓的血腥味,青铜器一脉承之,人类开启了历史长河中战争频仍的端绪,“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西方虔诚祭神之时,我们的卜巫祭祖文化风生水起,显示国家权威美学的青铜器的发达正是得益于这种统治文化与祭祀文化。这一时期的礼乐文化承接三皇五帝时的乐舞文化,用权力来分配文化资源,学在官府,用道德与制度来规范,是一种注重宏大场面与文化的权力美学。这一时期,还存在着长江流域独树一帜却瑰丽无比的巫楚文化,有巫觋歌舞戏、帛画,还有难能可贵的屈子的悲剧精神。 刘再复在《传统与中国人》一书中认为,文字发明之后人类的知识和经验都在加速积累,是一个蕴着不同质的统一体。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传统就发生分化,也就是不同的质分流,士人各执一端深入阐释就形成各家并激烈交锋。百家争鸣在本质上是中国文明自有文字以来的传统的分化与重新解释。没有统一思想的支撑,人心涣散,秦二世而亡,汉继之而立,历史到了一个文明的岔道口,初始的选择是随机的,后世的惯性却使得这种选择举足轻重,文明的主流也因这种选择而固定。儒家是这场角逐中的胜出者,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伴随皇权始终,贯穿人们生活始终,艺术中的神道设教逐渐降格和淡化,道德理性由此强化。秦汉雄风,这一时期是集权美学大盛时期,士大夫美学与民间美学虽有发展,却无力与之抗衡,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汉俑、汉石雕群及礼乐尊威的汉宫乐舞都是皇家美学的典范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的统一后是漫长的分裂,角争日起,兼外族蛮邦入主中原,思想文化走向边缘,士大夫的诉求空间是狭窄的,以啸傲山林求全身于乱世,这一时期人性是自由的,文化也是自由的,因此艺术熠熠生辉却散点辐射难成大观,如建安之风的慷慨悲凉、竹林七贤的霁月风光、王羲之书法的飘逸绝美、顾恺之绘画的金相玉质等等等等,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的东渐,使得中国人的灵魂有了委身之处,寺庙纷起,洞窟打开,给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 到了豪迈超绝、气来、神来、情来的盛唐,我们在艺术上收获了整片森林。科举制的推行,寒门士子有了晋身之路,是历史上一次尤为重要的文化举措。皇家美学与士大夫美学齐头并进,诗篇、乐舞、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分支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艺术成就。 至宋,国家积贫积弱、崇文抑武,外起狼烟内蕴奸权,因此宋人的文化精神含蓄内敛,艺术上尔雅婉约、温煦淡远。经过前代长期外邦与中原、南朝风尚与北朝文化,儒释道三教的激荡、融合的积淀,宋代文化艺术复杂而灿烂。值得一提的是民间艺术的长足进步,说唱与讲史勃兴,杂剧南戏又异军突起。元代,异族统治中原,开拓了中国最为辽阔的版图,然而艺术成就寥落不堪。野蛮的统治者不懂中原文化,还没等到弄懂中原文明的就里,就匆匆谢幕,中原重新恢复了汉族统治。皇家美学是相对薄弱的,士大夫在被排斥和打压中混迹于民间,可以说元代是民间艺术的风头强劲,浅白俚俗的元曲大放异彩。随后南戏兴起,戏剧逐渐成长为中国艺术的主要种类之一。 至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众体兼备了,清代集其大成。中国古代的艺术愈至后世,种类愈是繁多,形式愈是复杂。不同的时期,重复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是艺术精神和时代风貌,某些艺术形式的技巧是在历史的时空中积累、变化而渐趋完善的,而另一些艺术形式,灿烂于一个特定的时代,空前绝后的达到极致后走向平庸。《中国古典艺术的观照》对这种艺术形式本体中流变给予了相当关注。 “气韵流淌的性灵之美”是《中国古典艺术观照》的副题,可见,祚来对艺术的观照在其“韵”,在文化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深度阐释,使孤立的艺术品回归时代,在时代中鲜活起来,而后带给今天的人们艺术享受,有点叔本华用艺术鉴赏摆脱人生痛苦的意味。 写至此,抬起头来眺望窗外,落日缓缓沉入山背,几只归鸟飞掠在将熄未熄的天空,建筑物的轮廓明灭在晚霞中,陶醉在古典艺术中的我现在看什么都有点艺术的味道。 (作者系天津师大教授、红学与古典文学专家)

【年份】2010

【期号】第6期

【页码】8-10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