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息边界冲突,周恩来冒险出访印度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中华传奇·真相

【关键词】 为平息边界冲突,周恩来冒险出访印度

【摘要】文/顾保孜 “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中国和印度是相邻的两个亚洲大国和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获得了独立,中国得到解放,印度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把建立和发展中印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奉行睦邻政策的重点。但不幸的是,由于边界问题,中印关系在上世纪50年代末走上了曲折的道路。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印两国之间存在着传统的习惯边界线,但是两国的边界未正式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在会外背着旧中国的中央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出的。历届中国政府从不承认。 印度独立以后,特别是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平解放前后,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地向北推进到所谓“麦克马洪线”附近;在中段和西段,直到1959年以前,除个别地点外,中印双方的实际控制范围基本上符合传统习惯线。 1960年4月19日至26日,周恩来访问印度。他一下飞机,就在机场发表了热情友好的讲话。他说:“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两国总理会谈,谋求合理解决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的途径。这一次我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真诚愿望来的,我衷心希望我们的会晤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能够产生积极的和有益的效果。” 可是,周围的空气中充满着敌意,尼赫鲁根本不想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周恩来同尼赫鲁进行了7次会谈,每一次会谈都是一场十分艰难的较量。 对尼赫鲁来说,总的趋势是想把问题拖下去。周恩来建议,为了避免冲突,保持边境安宁,双方边境部队可以自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一定的距离,在边界上建立一个非武装区。尼赫鲁不接受这个建议。周恩来建议,双方的边境部队在全线停止巡逻。尼赫鲁表示,在东段可以不巡逻,但是在西段不提停止巡逻,而提尽力避免接触。 会谈中双方阐述了各自对边界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周恩来提出了五点,认为是双方可接受的共同点。尼赫鲁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不同意,只是对第四点,要再澄清一下。在整个会谈中,周恩来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周恩来曾经数次建议成立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委员会,但是尼赫鲁始终拒绝。 新德里,4月25日晚7时30分,周恩来将举行记者招待会。 消息传来,顿时轰动了新德里。各外国领事馆和新闻社都知道,在此之前周恩来曾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个意见遭到了印方的拒绝。为了使各国外交使团和舆论界对中国立场有进一步的理解,周恩来才决定单方面行动。 新德里的新闻记者向来以以尖锐的诘问和发难使别人难堪而引以自豪。晚7时一到,总统府圆柱厅里已是人头攒动、无一空席了。记者们静候周恩来登场。 为了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一到齐,工作人员便开始散发早打印好的周恩来的声明,上面扼要简洁地阐述了中国的立场:边界从未划定,问题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在谈判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应保持边界现状,不应片面行动,更不允许使用武力来改变这种状况。最后,周恩来将双方的共同点或接近点归纳为六条,一并印在显赫的位置上。 晚7时20分,周恩来、陈毅带领随行人员走近圆柱厅的边门。随行的印方翻译韦尔娜惶急地说:“总理先生,有帮人准备不顾外交礼仪向您发难,您可要小心啊!” 周恩来微微点头,从容不迫地说:“谢谢您,韦尔娜小姐。”说完继续前行。韦尔娜又迅疾地抢到前边,语音凄颤地:“周,这不是招待会,是射击场,您是唯一的靶子,上千支枪口都瞄准了你,你不能进去。” 周恩来答道:“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陈毅猛然站了起来 “够了,不要狡辩了” 韦尔娜没有危言耸听。的确,印度新闻托拉斯的一伙人,预先抢占了有利位置,准备在周恩来一走进大厅时,就狂呼口号,给他一个下马威。可惜的是,他们的注意力被手中的周恩来的声明吸引住了。以致周恩来跨进大厅,踏着红地毯,缓缓靠近前排居中的讲台时,才有一个尖细的声音喊:“中国佬,滚出去!”但这阵小小的骚动还没等掀起大浪,就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淹没了。 周恩来扫视了一下会场,然后开始了45分钟的讲演,他的语音沉稳,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最后情真意切地说:“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圣河佛殿、经典颂文,曾经给中华民族的成长注入过丰厚的营养;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造纸术和火药,也为印度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做过贡献。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休养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遗德,对下贻害后世子孙。”…… 周恩来的演讲刚一结束,圆柱厅里便爆起掌声的大潮。 周恩来的面孔异常冷峻,语气却异乎寻常的平稳:“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去年4月,在贵国孟买,政府怂恿一批歹徒,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肖像贴在中国总领事馆的墙上,往肖像上抛掷变质鸡蛋、烂西红柿和砖瓦泥块。请问,这是什么?这不仅伤害了我们的感情,而且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侮辱。” 一个印度记者辩解道:“那是一小部分人,绝不能代表印度政府……” 坐在周恩来身旁的外交部长陈毅猛然站了起来,抓起话筒怒不可遏地喊道:“够了,不要狡辩了,我只说一句,中国是受到损害了,中国是受到了损害,毛泽东主席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天可鉴。”…一 大厅里的人被陈毅的话全部震慑住了,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尴尬地摇头苦笑。 在座的每个人都明白,陈毅不光是外交部长,而且是身经百战的元帅。 周恩来接过话筒说:“请原谅,我的外交部长是军人出身,打了20多年仗,脾气不好,刚才是一时愤怒所致,并非威言恫吓。我想最后再说一句,中印两国都曾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饱受过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蹂躏。中印两国应该友好、和睦。自家的事好商量,绝不能让边界纠纷再继续扩大,以致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韦尔娜站起来,极严肃庄重地说:“我还有一个问题,总理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吗?” 周恩来扬扬手说:“我想,我会尽我所能地回答你。” “那好,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你为什么仍然那么年青、俊美,像个小伙子,能回答吗?” 全场上静默有顷,猛然炸锅般爆出一阵畅快的大笑,将刚才剑拔弩张的火药味被驱赶得纤缕不存。 与刚才舌战群儒,大展辩才的情形相左,此时的周恩来,倒真有些腼腆了。他望了望身旁忍俊不禁的陈毅,又摊了摊两手,嗫嚅着说:“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不行。”这两个字,居然是上千名记者用不同语言异口同声发出的轰鸣。 周恩来搓了搓两手,说:“好,我回答,我只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生活的……” 周恩来的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叫好声犹如天边滚过的巨雷。 让印军打着绿旗来 周恩来的这次印度之行,在外交上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中国不愿意谈判的谣言不攻自破,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愿意解决问题,印度不愿意解决问题,中国取得了主动。一些外国报纸评论道:“周总理的积极态度受到印度和全世界舆论的热烈欢迎。” 这次周恩来来访印之后,中国军队从东西两段的实际控制线单方面后撤了20公里,并在撤出的地区停止巡逻,以便使双方军队脱离接触。 然而,周恩来的和平祈求落空了。 印度军队视中国的和平诚意为软弱可欺,在中国军队后撤的西段地区相继建立了43个侵略据点;在东段越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向北推进,入侵中国西藏的,并不断增设哨所。由于中国军队已单方面停止了巡逻,直到1962年上半年和同年8月才先后发现印度在西段、东段入侵的情况。 发现这些情况后,中国政府多次建议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的谈判。然而,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突然采取重大步骤进行全国总动员,下令清除掉驻守在中国实际控制线以内的中国军队。

【年份】2010

【期号】第5期

【页码】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