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文化》

日期:2001.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价值理论 社会活动家 心性论 道德理想主义 梁漱溟 道德人本主义 中国现代文化 文化研究方法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摘要】西北大学青年学者史炳军副教授所著的《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文化》一书,系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正如吉林大学吕绍纲先生所说:该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简炼、平实,分析透辟明白,绝无时下一些青年人常有的那种好高骛远,一心追求时髦的毛病。”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可被视为20世纪中国史的缩影。他学贯中西、出入儒释,思想博而不精、杂而不纯。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入世精神,终生致力于中华民族出路的探讨,几乎参与了20世纪的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因此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梁漱溟其人及其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史炳军同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20世纪哲学与文化思潮研究,他将梁漱溟放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演化的宏观背景下,放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历程中来加以考察。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次第从宗教思想、文化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心性理论四个主要方面,探讨梁漱溟思想的内容、特征、阶段性变化和一以贯之的实质核心,既能深入梁漱溟的思想体系之中,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诠释,又能超出梁漱溟所说所行之外,站在今天的高度作出科学理性的分析。无论是对梁漱溟各阶段各局部的理论分析,还是对其思想核心的把握和总体评判,均有理有据。如作者认为梁氏在早期思想阶段,其“思想不仅不是守旧落后的,相反和当时的先进人物陈独秀是一致的”,在晚期阶段则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谈“人心”问题;作者肯定梁漱溟思想的发生和演进是始终围绕着“为中国”(改造社会、实现现代化)、“为人生”的时代课题和永恒关系的,高度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及理论上的探索,同时如实地指出其思想理论中的缺失和悖论,尤其是其中西印三种文化路向能否转轨的问题,显然十分深刻。  作者认为梁漱溟的文化理论在20世纪学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不朽的地位,并将梁的文化哲学概括为六个方面:1.忧国忧民的文化心态;2.意欲为本的文化比较理论;3.“理性早启”的文化批判理论;4.知行合一的文化实践理论;5.道德至上的文化价值理论;6.主观主义的文化研究方法。作者进一步指出,心性之学是梁漱溟思想的核心,而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本能”为基础的道德人本主义心性论;中期以“理性”为基础的道德理想主义心性论;晚期以“人心”为基础的知情意统一、真善美合一的心性论。这些分析全面系统、提纲挈领、发前人所未发,体现了作者较深的学术造诣。

【年份】2001

【期号】第1期

【页码】176

【期刊卷】第31卷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