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与特性

日期:1998.01.01 点击数:24

【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荣长宽 刘春海 

【关键词】 海水鱼类 特性 营养价值 人工配合饲料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的研究现状以及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特性,简述了配合饲料的配方来源和依据。鱼类饲料与对虾饲料的配方应有所不同,因为鱼类属于脊椎动物,血液中有血红蛋白,而虾类属于无脊椎动物,血液中没有血红蛋白而只有血青蛋白,所以仅仅将对虾饲料配方进行简单的改变那是不科学的。为了提高海水鱼的产量,必需深入研究某一种鱼的专用饲料,使其符合这种鱼生长、繁殖、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物质,其含量不是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或发生疾病,在某些情况下,营养过剩同样影响鱼类生长。所以海水鱼类的营养同样也需要由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方面组成, 经过试验的数据,再结合其生态习性,设计出来的饲料配方才是科学合理的。比如肉食性鱼类蛋白质需要量可在40-50%之间,养殖温度越高蛋白质含量宜略为调高,养殖水盐度越高也要略微调高。杂食性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可相对降低,一般在35-40%之间。根据鱼类品种的不同,有的蛋白质需求量低于30%以下,其中30-40%的蛋白质可利用植物性蛋白源来代替。养殖效果很好。脂肪是能量和生长发育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鱼类对脂肪的需要量差异很大,冷水性鱼类的脂肪需要量可高达20%左右,而暖水性鱼类的儒要量则为7-8%,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但是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时,也会导致能量的不平衡,并造成内脏和组织脂肪过度积累,影响产量和鱼的质量,给存储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饲料中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对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并影响生长。糖对不同的鱼类,呈现出不同的营养价值,温水性鱼类较冷水性鱼类和海水鱼类能利用更多的饲料糖类,如牙鲆、狮鱼、真鲷,可以利用含量高于25%的糊精和改性淀粉,而真鲷对葡萄糖、糊精和改性淀粉的利用呈现出没有什么差异。能量不是营养物质,它是由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体内氧化释放的,然而饲料中的能量必需保证其有效能可以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但是饲料中能量与营养物比例过高会造成体内脂肪大量积累,影响鱼的实用价值。鱼类对矿物质的需要量与大多数陆生动物不同,鱼不仅从饲料中摄取矿物质,而且从体外水环境中吸收的钙、镁、钠、钾、铁、锌、铜和硒等元素,就可以部分满足鱼类的需要了。然而磷和硫必需从饲料中摄取。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和脂肪,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从饲料中摄取来维持其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鱼类对维生素的需求量配方研究极为复杂,我们目前了解的还很少,除了沿用和模仿有关鱼类所需配方外,对海水鱼类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还正在进行试验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要结合鱼类的生理生态研究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另外要从加工工艺过程来研究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

【作者联系方式】暂无

【载体】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

【召开年】1998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