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学对“怨”的诊断与治疗

日期:2009.01.01 点击数:12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美红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关键词】 道德治疗 艺术治疗 先秦儒学 社会治疗

【学位名称】博士

【摘要】“怨”是一种常见的负面生存体验。它体现了主体与生存境遇之间的强烈冲突,是一种深藏于心的抑郁痛苦、愤恨不平之情,是主体在生活的境遇中自感受伤却又无力做出即时的报复回应,只好强抑情绪激动和情感波动而形成的生命情态。在这种负面生存体验中,潜藏着巨大的否定激情和破坏动能,它不仅毒害了个体的生命感觉、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时也是导致人际失和、社会失序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怨”以及“怨”出现后如何进行补救和治疗就成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早期儒家的话语系统

【年份】2009

【导师姓名】黎红雷

【分类号】B222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