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退溪人生哲学在儒学中的历史地位
作者: 李锦全   来源: 退溪学在儒学中的地位——第十一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论退溪人生哲学在儒学中的历史地位
中国新儒学伦理思想在朝鲜的展开
作者: 李洪淳   来源: 退溪学在儒学中的地位——第十一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新儒学伦理思想在朝鲜的展开
论儒学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作者: 楼宇烈   来源: 退溪学在儒学中的地位——第十一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论儒学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儒学的人道主义和现代世界(Confucian Humanism and Modern World)
作者: 米阿里   来源: 退溪学在儒学中的地位——第十一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的人道主义和现代世界(Confucian Humanism and Modern World)
晚明儒门学风之变异
作者: 萧箑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晚明以来,儒门学风随整个社会思潮的激荡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异,这似已为海内外许多学者所共识.但对这一变异的性质、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蜕变中的历史作用,则视角不同,评判各异,见仁见智,各有会心.
李白个性论
作者: 裴斐   来源: 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于李白思想,或曰道,或曰儒,或曰儒道互补、儒释道结合、以儒为主而兼采众家:所有这些说法都正确,都能举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然而,令人起疑的是,这些说法要用在别的许多作家身上,不也行么?再者,如果我们说李白既非道,亦非儒,亦非释……不也同样可以举出足够的证据么?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古代作家,谁也脱离不了以儒为主而兼容各家这个文化大背景,不过是各自取舍和侧重有所不同罢了。李白自然也不例
王绩与魏晋风度
作者: 贾晋华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王绩是隋唐之际一位复杂而奇特的诗人。他一生三仕三隐,显示了社会事功与个体人格之间的深刻矛盾,这一矛盾最后解决于模仿魏晋风度、实现个人价值。而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一矛盾结果的产物。王绩出身于“地实儒素,人多高烈”的世家,其兄王通又自
李侗哲学思想初探
作者: 李祝舜   来源: “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宋元学案》的作者之一全祖望说:“朱子师有四,而其所推以为得统者称延平。”(《宋元学案·豫章学案》)清代学者张伯行说:李侗“顾能绍豫章之学,独深得其困奥,开道南(按指闽学)密钥于紫阳(即朱熹)经学纯明,答问不倦。虽以集群儒之成如朱子者,往往亲承服教,久而莫见其涯。”(《李延平集·原序》张伯行编《正谊堂全书》卷六,以下注卷)朱熹自己也说:“熹初为
朱熹“逃禅归儒”的思想转变
作者: 何乃川   林振礼   来源: “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朱熹“出入于释老者十余年”。(《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江元适》)尔后经过“考究”,得出“毕竟佛学无是处”(《朱子语类》卷一○四)的结论。用清人王懋竑的说法,此乃“知释氏之非”,借用清代思想家颜元的概括,这叫“逃禅归儒”。(颜元《存学编》卷三《性理评》)朱熹这个思想转变有其内在根据和社会原因;它涉及朱熹与儒释道的关系;它对朱熹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调查了有关朱熹在泉州的资料和遗迹,在探讨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抛砖引玉,对上述问题作一浅析。
《闽学研究丛书》编辑说明
作者: 暂无 来源: “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宋建州、南剑州、邵武军所在的闽北,是晦庵朱熹生长终老之乡和闽学(朱子学)的发源地,素有“海滨邹鲁”,“理学名邦”之称,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曾闪耀过夺目光华。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先后出现过诸如李纲、杨时、游酢、胡安国、陈瓘、陈渊、李郁、罗从彦、李侗、朱松、刘勉之、刘子翚、胡宪、胡宏、朱熹、何镐、蔡元定、蔡沈、蔡杭、黄干、刘(火龠)、廖刚、廖德明、李方子、真德秀、熊禾等一大批理学家和受理学思想熏陶的硕儒名臣。他们大都有著作行世,其著述范围,广泛涉及经学、哲学、史学、文学、美学以及政治、经济、伦理、教育、文化诸方面。他们的
< 1 2 3 ... 29 30 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