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钟山文化区”的形成

日期:2018.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关键词】 钟山 建康 佛寺 文化中心

【摘要】钟山文化区形成始于刘宋元嘉治世,经萧齐永明之世,延续至梁武帝时达到高峰。东晋时期,江左甲族王、谢居处的乌衣巷及其附近的瓦官寺,是高僧和名士贵冑谈玄并论佛法大义之地,“乌衣之游”一词不仅描述其时政治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建康都城的文化中心在南岸。刘宋以后,建康的文化中心逐渐从秦淮河南岸转移到北岸的“钟山文化区”。刘宋文帝在都城北面的鸡笼山建文、史、玄学馆,建造王邸,在钟山建儒学馆,此“四学”所在地初步标示出“钟山文化区”的范围。东晋在钟山造林的政策,将此山美化成建康近郊的优山美地,吸引逐幽而居的隐士和僧人,增建佛寺,名僧由此聚集,帝室贵人前来瞻礼,从而成为建康的佛教中心。其后,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建“西邸”,推动了多项文化的发展;文惠太子萧长懋在都城东郊“东田”一带建园邸,从都城东面以迄钟山山脚下这块地区成为王府皇邸、贵族大臣园宅分布之地。西邸和东田的宗教、文化活动深化了此区的文化色彩。

【年份】2018

【期号】第1期

【页码】31-44,49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