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考”中的“官二代”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文苑(经典选读)

【关键词】 父亲 白居易 相结合 杜甫 推荐 考前 唐朝 王维 应试 行卷

【摘要】唐朝的科考,采用的是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录取制度,考卷的优劣只是考评的一个方面,主考官更要照顾到举荐者的人情和面子。因此,应试举人为了增加及第的“砝码”,便将自己的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前托关系呈送给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以求推荐,即“行卷”。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就当过县令,父亲白季庚官至徐州别驾(即刺史),大哥白幼文和叔父白季康也都是当官的。官宦出身的白居易“行卷”优势可谓得天独厚,经父亲引荐,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当时的名士顾祝,以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得到了顾祝的高度赞扬。有了顾祝的吹捧,白居易几乎是一夜成名于盛唐诗坛,为其考中进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韩愈是唐朝比较年轻的进士之一,出身同样显赫。父亲韩仲卿做过秘书郎,叔父韩云卿曾任监察御史,伯兄韩会官至起居舍人(记录皇帝日常行动和国家大事的近臣)。贞元八年,经过梁肃(时任副主考,古文运动先驱)引荐,24岁的韩愈进士及第。唐人有“五十少进士”一说,24岁的韩愈就登进士第,绝对是人生一大幸事。 杜甫就没有白居易和韩愈那么好的运气了。虽然杜甫也是书香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官的,但杜氏家风向来是“奉儒守官”,以至于杜家的社交圈子很小。

【年份】2012

【期号】第6期

【页码】16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