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

日期:2006.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礼法并重 社会和谐 以法治国 以德治国 以道治国 以爱治国 百家争鸣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与现代价值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周秦文化基础史料研究(项目编号:062806)

【摘要】变社会动乱为天下和谐,贯穿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孔子不忍礼崩乐坏,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经验,主张克已复礼以德治国。孟子沿着孔子的思路扩展,形成了仁政说和养气说,使德治思想得以全面发挥。儒家是从统治者的历史经验升华起来的学说,有待新的时代的检验,其实践遇到挫折,便遭到怀疑。受到忙于耕种织、难于温饱的劳动阶层的怀疑,儒学便成了“繁饰礼乐”、“倍本弃事”的伪君子,产生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受到了因战乱沦落而心灰意冷的知识阶层的怀疑,孔子便成了奚落嘲笑的丑角,产生了老、庄道家深邃的关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受到急功近利欲王欲霸诸侯们的怀疑,孔孟王道政治便皆不见用,产生了商韩激进的法治实践。儒、墨、道法的学说,实质上是以德、以爱、以道、以法治国四种社会和谐主张,其优劣互见,长短互补。战国末年,荀子识力超拔,在批判各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的带有总结百家之学意义的社会和谐思想。

【年份】2006

【期号】第5期

【页码】49-56

【期刊卷】第26卷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