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邦良到颜元:对颜元激烈反叛朱熹的心理学诠释

日期:2003.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私情篇

【关键词】 心理史学 朱熹 颜元 儒家

【摘要】颜元(1635-1704)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上,是一位充满争议性的人物。颜元论学的一大特色,在於他对於朱熹的强烈攻讦。他以罕见的严厉字眼和情绪化的措词,对朱熹和其学说大加鞭挞。在有关颜元的研究讨论上,论者对於颜元思想上的此项特色,往往因研究者本身对於朱熹和朱学好恶的差异,而显现出两极化的反应。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坊间对於颜元为何用如此情绪化的方式,视朱熹为罪大恶极之「伪儒」,必欲强力批判以昭告於世的现象,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的研究动机乃是以问题化颜元对於朱熹的攻击为起点,主要以心理史学的研究取向,分析他和朱子与朱子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同於传统的思想史研究取向专注於思想本身的分析,本文着重於探索颜元的生命经验和其学问思想转变的关系。对於他生命中的重要情感经验-父子之情的曲折发展和对朱子的虔诚信仰,以及遭受明清改朝换代之痛和长期为科举制度所迫等心理因素-加以深入的分析,来研讨颜元何以从一虔诚的朱学信徒转而为史上罕见的激烈的攻朱思想家。文中将以身份认同危机等概念,来解释颜元如何在意外得知自己的真正血缘身份的情况下(从朱邦良到颜元),激发其产生思想信仰上的危机。终其一生,颜元以日记和严格的行为规范来反省约束日常生活上的言行举止,他的年谱记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研讨其思想和生命进展的关系。以往有关颜元研究和评价的盲点,正在於漠视其心理变化层面,过於「理性」地了解其思想特色。这项盲点尤其展现在对於其激烈反朱思想的理解上。如果不从颜元的生命经验上,正视信仰朱子和朱子学原先对於颜元生命的重大意义,而仅从学者之间论学的争议的层次上,来讨究颜元和朱学的「爱恨」关系,实在无法理解问题的真正核心。本论文从对於其心理感情变化的历程切入研究,不仅是对於其思想深入了解的一重要取径,更企图藉此研究强调情感因素,在历史研究理解过程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诚如美国史学家Peter Gay所言,历史的研究在对於人物的探讨中,应呈现其真正的情感和所遭受的挫败矛盾。长久以来,大思想家颜元的公共面貌引发各种不同的争议与评价,本文从其幼年(朱邦良)的曲折生命经验入手,侧重其私与情面相的探讨,从「情」的脉络分析其生命和思想的转变,从而对於颜元和其思想有一新的同情的理解。

【年份】2003

【期号】第1期

【页码】411-461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