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荀子之“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描述: 战国末年 ,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处于一种失去重心和平衡的混沌状态。荀子力图拨开迷雾 ,重建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此 ,他从的起源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欲关系和礼法关系等方面来改铸先儒之 ,从而实现对的理念的拓展和重构。
孔子论探析
作者: 吴茜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论   孔子    
描述: 中国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的精神的社会,自古以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经过了由外转向内的发展最终被作为一种伦理道德约束机制而被历代社会所认可和推崇。孔子重视的作用,儒家看重礼的观念,慢慢
孔子之“”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杜晓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价值  
描述: 《论语·学而》中提出的“之用,和为贵”,即是说文化的作用贵在和谐,这正高度概括了中国之“”内在的根本的精神。“”不是孔子始创,但孔子丰富和发展了“”的内涵,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孔子之“”是中国之“”的重中之重。
荀子礼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描述: 是荀子的核心思想,但荀子的与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其突出表现在理论层面上荀子是援法入,在实践层面上是"隆重法"。荀子以为本,这决定了荀子的思想内核仍是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但其又内蕴着法家的法的思想因子,这又决定其非醇儒。荀子礼法观凸显了荀子思想的多重面相的综合性特质。
心与的相合——朱熹学内化的厘清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描述: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儒释道思想呈互相融合与斗争之局面。此时朱熹对儒家学之建构甚为重视,认为为沟通人与天、行与心之必要桥梁,之实现为心与的相合。这种精神维度的相合有着宇宙论的合法性、永恒性和心性
儒:与制度——兼论先秦儒家“”的承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度    
描述:”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学术界对它的解读或基于文献学的考辨,或立足解经式的探究,都为寻求“”的“源”与“流”提供了一个基本途径。“思想基因”借入儒学研究①,无疑是解释方式的新尝试,把“
浅谈孔子的“仁”“”思想
作者: 黄素华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描述: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由于社会政治条件不同,各个时期对孔子仁、思想何为核心地位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是对孔子的著作《论语
儒:与制度:兼论先秦儒家“”的获得与承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度    
描述: 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学术界对它的解读或基于文缺学的考辨,或立足解经式的探究,都为寻求的源与流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途径,它有助于恢复思想史的原貌,重回真正的儒学家园。而在儒学研究的现代化语境中
孔子的礼治思想研究
作者: 马国华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道德牵引   孔子    
描述: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无疑,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标识之一,也是解读整个中华文明的关键之一。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颇为复杂的概念。有鉴于此,本文
《论语·阳货》篇中阳货与孔子的“礼数”
作者: 刘贤忠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阳货   孔子    
描述: 《论语·阳货》篇中阳货与孔子有关“礼数”的事,可以说把古代的礼制说得饶有趣味。笔者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因不见、依当见与互不“背”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1 2 ... 466 467 4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