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与礼的相合——朱熹礼学内化的厘清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描述: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儒释道思想呈互相融合与斗争之局面。此时朱熹对儒家礼学之建构甚为重视,认为礼为沟通人与天、行与之必要桥梁,礼之实现为与礼的相合。这种精神维度的相合有着宇宙论的合法性、永恒性和心性
徐复观对儒、道艺术精神关系的疏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描述: 一种格局。只有在责任与感发之心之间实现生命的转换,才可能趋于艺术的“纯粹”。第三,徐复观从人生修养工夫的一面显发庄子的“道”的生命状态特征,显发其艺术精神的意义,乃是对庄子“道”的本体意义的创发,不是简单的解消。而庄子虚静的精神与孔子感叹曾皙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在艺术精神上实现了打通。
”的传扬——从南泉斩猫看胡安国与南泉论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泉斩猫      
描述: 南泉斩猫是南泉禅师留在禅林的著名公案,其意旨在于斩却妄念,会得大道。后世关于南泉斩猫的颂偈不少,其中南宋儒者胡安国的解读颇具儒释对比的意义。胡安国从斩猫到道,再到,提倡以心传,史外传,这一思路在南泉思想的解读中亦很明晰。二者都由道言,但最后的落脚点不同,一个重人伦、一个重自然。
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哲学的重建:以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的“理性”观念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民   普遍性   理性  
描述: 20世纪新儒学的创获是全方位的,尤以哲学的建树为最,其中理性主义的重建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呈现现代儒学家是如何将理、理性与传统的整合到一起的。梁漱溟的理性概念最富有想象力,他直接将西方的理性
阳明之学:中国伦理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知   伦理重建  
描述: 中国之思想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主体性和内向性的特点,而阳明之学是这一特点的完善化,以至于在世界各种平行的文化中独树一帜。这为中国文化的重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即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正好从每一个人自己做起。
黄庭坚“”意象中的儒与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   黄庭坚   儒家  
描述: 黄庭坚对“”这一哲学范畴的认识体现了儒家和禅宗对他思想的综合影响。与之相对应,其诗歌中有关“”的意象组合反映了黄庭坚作为儒家士大夫和禅宗居士的双重文化人格特征。
《楞严经》关于“”的追问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楞严经》     八还辩见   七处辩心  
描述: 儒释道三教皆以修为要,盖为万事主之故也。然对于“的追问”,儒道多以启发、描述的方式给出,不具有过多的思辨性。就此而言,佛学的解答似更具有严谨性、思辨性,此在佛经中多有体现,其中尤以《楞严经》为
宋濂儒释观之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观   宋濂  
描述: 宋濂的儒释观,以一总摄儒、释,二者理论上是一致的;以德行评价儒、释,社会价值判断上是一致的;以文章发扬儒、释,用小人物们的纪事来弘扬儒释之道。这表明儒释之道已经渗入人们的生活日用之中,成为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
张宇初的道、、性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宇初    
描述: “道”、“”、“性”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天师道自建立伊始 ,就对此进行了关注 ,但真正十分系统地阐发 ,却是在儒释的影响下进行的。隋唐以降 ,在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下 ,天师道领袖一改只重符
儒与禅:杨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杨慈湖   毋意  
描述: 楊慈湖思想以「天下惟心」、「毋意」而展開,不僅繼承了陸象山學之精髓,而且對王陽明頗有啟發。他的思想頗具特色的還在於大膽吸收了佛家思想,借用了佛家的論證方式及一些範疇,甚至將佛家人物與儒家人物相提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