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哲学的重建:以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的“理性”观念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民   普遍性   理性  
描述: 概念嫁接到心学上,提出理性、理智、情理等概念,开辟了中国现代哲学“理性”概念创立的先河。冯友兰与牟宗三则各自以理为中心和以心为中心,试图将心、理二者统一起来,将普遍性与个体性、自由统一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的特色,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致力的方向。
孔子、庄子哲学中“命”之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命   普遍性     达命  
描述: 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都自觉地摒弃宗教思想落实于经验生活对“命”的思想进行生发,但相比之下孔子更多地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从“命”的思想内容上看,孔、庄之“命”同具普遍性,而对“贤与不肖”的看法以及“天命之命”的认知
刘宗周“一统于万”说的日常品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一统于万   日常品格   普遍性  
描述: 儒门的"一贯"宗旨,是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德,这种日常品格,由孔子发端,至宋明时期,有"理一分殊"及"万物一体",但二说分别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普遍性与主体性。晚明大儒刘宗周基于二者,提出"一统于万"新说,融汇了普遍性与主体性,并在《人谱》等系列作品中,论说了"一统于万"之日常品格的实践体
儒学的普适价值与近代形态--晚清儒家士大夫的文化思考
作者: 朱汉民   来源: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近代化   士大夫   普遍性   特殊性   儒学  
描述: "轴心时代"的孔子及其儒学追求"天下有道",建立起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精神。一些晚清儒家士大夫和近代知识群体希望推动儒学的近代化,故而努力挖掘"天下有道"的近代性意义。晚清儒家士大夫的文化思考为当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王夫之的道器论和道义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义论   道器   立人之道   道德价值   王夫之   价值论   普遍性   本体论   “天道”   客观唯心主义  
描述: 清代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反省,是一种综合的批评。清初学林,硕儒辈出,世推顾、王、黄、方为一代宗师,然以思想的博大精深而论,尤以王夫之(船山)为最。顾炎武以经学、史地、音韵而称著,黄宗羲以《明儒学案》、《宋元学案》领袖群儒,方以智则学识渊博,精“通几”且通“质测”,以博学清操动天下。他们没有象王夫之那样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的遗产,糅合新的时代精神,铸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实为清代学界所鲜有。虽然王夫之在世,文章不显于朝野,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但人称船山为清初第一大家,实不为过誉。本文拟对其颇富特色的道器论和道义论加以诠释。
论船山之心概念——以理性的两种义涵及其关系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方   主体性   哲学体系   现代社会   认知问题   强调   纯粹   船山     价值   传统哲学   理论理性   客观性   儒家   实践理性   儒佛道   生命   人生哲学   道德理性   普遍性   德性   概念   中心  
描述: 的实践理性)的人生哲学、道德哲学体系。与此相反,西方的传统哲学则重视客观性,关切认知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种强调(纯粹)理论理性的哲学体系。这样的西学传统乃创造出所谓科学与民主这个可标识现代社会的普遍性价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