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
作者: 周志明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孔子   德性   幸福  
描述: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们对德性、幸福以及德性幸福的关系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德性的理解上,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实践意义上的伦理德性
德性之思: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观比较
作者: 路东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性观比较   亚里士多德   孔子   德性  
描述: 该文试图从"中庸之道"、"德性之结构"及"幸福观(理想生活)"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澄明二者各自的德性思想内在结构涵蕴,并进一步抉发其对当代伦理重构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及政治文化影响一体化的形势下,面对社会伦理人格日益被解构的状况,亚氏与孔子?
论孔子的道德意志观念
作者: 沈永福   来源: 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德意志   意志修养   意志自由   德性  
描述: 道德意志在个体的德性养成中,是连接道德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关键环节和纽带。道德意志一旦形成,在个体的道德意识生成和道德行为选择以及人格完善中,就成为道德自律精神的强大动力和调控力量。孔子很重视道德
论孔子的道德意志观念
作者: 沈永福   来源: 2011“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德意志   意志修养   意志自由   德性  
描述: 道德意志在个体的德性养成中,是连接道德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关键环节和纽带。道德意志一旦形成,在个体的道德意识生成和道德行为选择以及人格完善中,就成为道德自律精神的强大动力和调控力量。孔子很重视道德
血亲情理还是理性主义--中西方德性与知识研究视角透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亲情理   德性   知识   理性主义  
描述: 知性在西方的哲学中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是理性在意识中的思辨反思,是感觉知觉的综合而形成的概念能力向度。但一旦当知性所欲求的知识与力的冲动相联系而具有伦理精神,其德性的形成即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或者说
儒家德性经济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德性   儒家  
描述: 儒家用德性的视野来观察、研究经济现象 ,确立了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经济思想体系。其德性经济本质论和价值观体现在对经济运行的不同环节的认识中 ,它包括了崇本逐末的生产观、诚信为本的交换观 ,均无贫的分配
孔子的“无言”之教
作者: 胡颖斌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人生   孔子     德性   无言  
描述: 本文以《论语?阳货》所载之“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为线索,阐释孔子之所以“无言”的缘由与意图所在。为此,需要先澄清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言”与“无言”的关系及相互间适用的范围,如此对“无言”解读才具备基本的合法性,而不致使之流于泛滥。二是“无言”可否成为解释孔子“仁学”之切入点之一?如此方能将“无言”之教的解释权从道家学说中解放出来,使其不再只陷于否定与消极面向,而展示出其于挺立道德主体、成全完满人生之积极价值。将“无言
浅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李雪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庸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现代意义   德性  
描述: 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中国哲学中中庸思想的基础,影响着一代代思想家。在中国近两千多年的思想发展史中,中庸思想一直被视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中庸思想始于孔子,并在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者那里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孔子的中庸思想可谓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基础和经典。本文是对孔子中庸思想作的分析研究,并论述孔子中庸思想的实质含义;为何中庸思想会如此被儒家学者所看重和推崇;中庸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及在现代社会提倡这种思想的必要性。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是外国哲学中关于中庸思想论述较为完整详尽的,具有典型性。中庸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
儒文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梦   德性   儒文化  
描述: 社会发展对于传统儒文化的客观需要,以及“中国梦”的儒文化意蕴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方法与德性的统一来会通马克思主义与儒文化的新理路,期于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有所裨益。
《黄帝四经》的“案(按)法而治”三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案法而治”   《黄帝四经》   道性   德性   法性  
描述: )法而治”是其主旨。《黄帝四经》“案(按)法而治”的思想可分为三个层次:自然法、风俗习惯和人定法,分别阐释了其法治道性、德性和法性的内涵,三者构成《黄帝四经》逻辑清晰的分层理论体系,展示了较为成熟的法律理论基础,其对当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