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黄帝四经》的“案(按)法而治”三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案法而治”   《黄帝四经》   道性   德性   法性  
描述: 《黄帝四经》作为先秦黄老之学的经典著作,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宏博的智识气度对先秦传统文化进行了整合,尤其是道、儒、法三家,凝结成“隆礼重法”“法主礼辅”的治道精神。《黄帝四经》的基调是法治,“案(按)法而治”是其主旨。《黄帝四经》“案(按)法而治”的思想可分为三个层次:自然法、风俗习惯和人定法,分别阐释了其法治道性、德性和法性的内涵,三者构成《黄帝四经》逻辑清晰的分层理论体系,展示了较为成熟的法律理论基础,其对当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性善与性恶:千年争讼之蔽与失:对孟、荀人性善恶之辨的重新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性   器性   两层人性论   性伪之辨   性命之辨  
描述: 本文证明,围绕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而发生的千年争讼其实是一场无稽而无谓的人为错误,因为导致这场争讼的所谓“对立”拜非源自孟、荀人性理论本身,而是由于后儒观念上的障蔽和认知上的偏失所使然。具体而言,蔽于“名”而不知“实”让儒者们深陷两大认知失误:一是把本来只是一个经验命题的苟子性恶论错误地或不知不觉地当咸了一个与孟子性善论一样的形上学命题来看待,结果两个原本分属于不同真理之域的真命题被置于一个非此即彼、不得两立的生死之境;二是封苟书中有关“人之所以为人者”的觉解和论述,或视若无睹,或妄加否定,结果一个原本道器俱见的完整的人性理论,在後儒眼裹,就只剩下人之动物性一层。悠然不觉,已谬之千里。
杜光庭的“经国理身”思想-以《道德真经广圣义》为核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治科学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气   重玄   道性   道德真经广圣义   经国理身    
描述: 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聖義》在闡述唐玄宗的《道德真經注疏》思想的前提下,承繼了隋唐重玄學的基本義理,討論了政治與宗教的關連性,同時透過唐代三教(儒釋道)的對話成果,深刻地反省了道教哲學與道教教義中的政治思維。本文以文本爲基礎,討論了《道德真經廣聖義》中關於經國與理身論述的連繫,認爲杜光庭有意從「道與德」的論述開始,接駁神聖的宗教秩序與世俗的現實秩序,他在漢代氣化宇宙生成論的基調下,擬出另外一種建基在「老君」本源下的生成說,在道家自然主義的生成觀中進行宗教說理,同時藉由物質與精神的雙向溝通管道,論證了理身與治國的一致性,也開展了人得以向道復歸的神仙妙境的可能;在這樣思維與說理的舖陳中,杜光庭在某個意義上總結地反省了重玄學的發展,同時對於道教重玄學與宗教運動作出了深刻的貢獻。
慧能禅与全真道之心性论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慧能禅   性命双修   佛性   道性   明心见性   全真道  
描述: 慧能禅宗与全真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流派。禅宗的形成是外来佛教大量吸收和融摄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成果,是佛教彻底中国化的标志,是佛教中影响最大又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而产生于金元时代的全真道则是一支立足于道教而熔铸儒佛思想的新兴道教流派,其兴起标志着中国道教三教合一思想交融的完成,标志着道教理性化、哲理化的最终实现,其教理教义代表了后期道教发展的最高成就。以慧能禅和全真道之心性论思想的梳理、比较为契入和要旨,力图深化禅宗尤其是加强道教的心性论思想的挖掘和研究。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道性   孔子   中庸思想   “和而不同”   圣之时者   儒家文化   儒学  
描述: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庸之道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儒称作“圣之时者”(孟子语),是“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的(朱熹语)。而中庸之道在孔子那里既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也代表了一种最高的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