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东晋慧远、唐代惠能到民国印光:铸就中国佛教儒释双美互成品格的三座丰碑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性   因果   儒释双美互成   居士  
描述: 作为中国佛教佛性观、因果观和居士观的奠基者、深化者和集大成者,东晋慧远、唐代惠能和民国印光不仅规约着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儒教发展进程,成为铸就中国佛教儒释双美互成品格的三座丰碑。儒释双成思路依然是当今中国佛教健康发展的基本指针和宝贵经验,仍须加以充分地理论总结和实践贯彻。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生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功利化   佛性   丰子恺   悲苦诉说  
描述: 丰子恺的漫画,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性,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佛心、仁心、道心”在其作品中表现的非常鲜明,淡泊非功利的道家的人生态度、慈悲善良的佛家表现,儒家中的仁性,这些都在其作品中以很好的呈现。
刍议佛性论与中国本土人性论思想的早期交涉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神   佛性   逍遥   人性论  
描述: 本文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魏晋玄学与佛性论的互动关系,以此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性论的发展演变。魏晋玄学才性之辨,是以人之才性各异为前提,从形名逻辑方面展开论辩;之后老庄兴起,玄学家从
论梁武帝的“神明”观及其佛性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性   神灭与否   梁武帝  
描述: 萧衍立国后组织辩论,驳斥范缜的《神灭论》,并写下《立神明成佛义记》,阐述其佛性义。他坚持“神不灭”论,引儒家祭祀以重孝道进行说教,且从佛教义理的角度展开论证,将佛性问题引入心性研究。萧衍的“神明”观
浅谈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以后期书信和《鉴草》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明德   佛性   如来心   教化庶民  
描述: 中江藤树,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儒佛方面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藤树在早年曾极力排佛,但在晚年藤树思想体系中却出现了儒佛融合的倾向。本文通过对藤树晚年书信及著作《鉴草》等的解读,考察晚年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的具体表现,并探究其儒佛融合思想的成因。
从“识心见性”到“作用见性”——论禅宗心性逻辑的内在演绎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心性论   识心见性   佛性   作用见性   慧能  
描述: 禅宗心性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内在逻辑和解脱实践实际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概言之,这一变化过程主要体现为三个重要转折:慧能南禅突出的是顿教法门,五家分灯禅则表现出由“顿教法”向“见性法”的转移,入宋以后则又凸显“儒佛融合”的趋势。从哲学上看,又可将其概括为从“本性论”到“泛性论”、从“立体见用”到“由用见体”的演变。从心性论的内在逻辑而言,这种转变大致可以描述为从“识心见性”到“作用见性”的演变。可以说,禅宗心性论的逻辑演变贯穿于从达摩到慧能再到五家禅的自我推展、自我演绎的历史脉络之中,这一脉络体系几乎穷尽了禅宗的理论空间,因而具有十分典型的思想史意义。
《坛经》版本与南禅思想演变关系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思想演变   惠能   佛性   坛经版本   儒佛会通  
描述: 《坛经》版本繁多,但真正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三个本子,即法海本、惠昕本和契嵩本。三个本子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梳理这三个主要版本之间传承、演变的关系,可以揭橥《坛经》思想重心演变的轨迹,从而为理解南禅宗思想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视角。概而言之,法海本主要体现了惠能及其以下二代弟子的思想;惠昕本主要体现了由“顿悟法”向“见性法”转移的思想变化;契嵩本则体现了“儒佛会通”、“融合空有”的思想趋势。《坛经》版本的演变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理论的逻辑展开,一方面又折射了佛教自身地位的升降及其与其它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
李翱“复性”说及其援佛入儒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性   性善   邪情   《复性书》   息情复性   李翱  
描述: 隋唐以来,佛教日兴,儒家心性思想受到了佛教的巨大冲击。李翱以崇儒排佛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性情思想,试图完善儒家心性理论。他在继承《中庸》、《孟子》等经典的基础上,构建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复性"学说,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佛教思想。通过剖析李翱"复性"说的思想内涵,证明其思想是在融摄佛教教理的过程中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性人物,李翱援佛入儒的做法已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学术典范,推动了儒家心性理论的发展,对宋明理学的思想构成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武帝及其儒佛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佛教   佛性   戒律   梁武帝   儒家  
描述: 梁武帝的思想十分复杂。他处于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早期,提出了“真神佛性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注意佛教戒律理论,扶植佛教经济,对佛教在中国的开展做作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又是宗教调合论者,对儒道
慧能禅与全真道之心性论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慧能禅   性命双修   佛性   道性   明心见性   全真道  
描述: 慧能禅宗与全真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流派。禅宗的形成是外来佛教大量吸收和融摄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成果,是佛教彻底中国化的标志,是佛教中影响最大又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而产生于金元时代的全真道则是一支立足于道教而熔铸儒佛思想的新兴道教流派,其兴起标志着中国道教三教合一思想交融的完成,标志着道教理性化、哲理化的最终实现,其教理教义代表了后期道教发展的最高成就。以慧能禅和全真道之心性论思想的梳理、比较为契入和要旨,力图深化禅宗尤其是加强道教的心性论思想的挖掘和研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