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日本灵异记》中的儒佛融合——以“丁兰木母”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兰木母   儒佛融合   日本灵异记  
描述: 《日本灵异记》作为佛教说话集编撰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儒学要素。通过对作品中的"丁兰木母"这一儒学典故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中国的儒学接受除了通过引用儒家典籍的形式之外,往往还通过沿用与儒学融合后的中国佛教作品中的儒学典故。可以说,中国僧侣在编撰佛书的过程中通过借儒释佛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次儒佛融合,在日本通过僧侣的创作实现了儒佛在异国文化语境下的再次融合。
《日本灵异记》中的儒佛融合——以“丁兰木母”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兰木母   儒佛融合   日本灵异记  
描述: 《日本灵异记》作为佛教说话集编撰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儒学要素。通过对作品中的“丁兰木母”这一儒学典故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中国的儒学接受除了通过引用儒家典籍的形式之外,往往还通过沿用与儒学融合后的中国佛教作品中的儒学典故。可以说,中国僧侣在编撰佛书的过程中通过借儒释佛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次儒佛融合,在日本通过僧侣的创作实现了儒佛在异国文化语境下的再次融合。
罗处约《灵隐寺碑记》浅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处约   儒佛融合   《灵隐寺碑记》  
描述: 本文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着重对北宋初期文学家罗处约的《灵隐寺碑记》进行了读识,在此基础上,尝试深度"耕犁"碑记中所反应的时代和思想气息即:入宋以后,倡导"儒佛一致"和融合不仅仅是佛门禅师的"权宜"之计,也是文人士大夫复兴儒学、书写"新文学"的必然路径。
痴绝道冲禅法思想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痴绝道冲   丛林弊病   一念分明  
描述: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略论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光大师   儒佛融合   教育思想  
描述: 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熟谙儒家文化。因此在阐发其家庭教育思想时,他既重视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又强调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传授,体现出明显的"儒佛融合"思想特征。
《禅林宝训》伦理思想儒学化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仁义   儒佛融合   《禅林宝训》  
描述: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 ,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浅谈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以后期书信和《鉴草》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明德   佛性   如来心   教化庶民  
描述: 中江藤树,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儒佛方面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藤树在早年曾极力排佛,但在晚年藤树思想体系中却出现了儒佛融合的倾向。本文通过对藤树晚年书信及著作《鉴草》等的解读,考察晚年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的具体表现,并探究其儒佛融合思想的成因。
印光大师的儒佛融合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佛学   印光   儒学   中国近代佛教  
描述: 印光大师是具有丰厚儒学修养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他站在儒佛平等互视的立场,融合儒佛,将儒佛本体固无二致之要义概括为明明德,如证菩提,又以孝为礼佛之本,并明确提出了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的看法。印光大师的佛教人生,贯注着浓重儒家精神,诸如劝人在家念佛、重视家庭教育、关注社会民生等,体现了他以儒家弘道精神弘法利生的思想。
杨仁山《论语发隐》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论语   以佛解儒   杨仁山   援佛入儒  
描述: 杨仁山(1837-1911),在近代佛教史上算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世人称誉他为「中国近代佛教復兴之父」。实际上,他既是一个认真研究佛法深义的学者,也是一位虔诚信仰的佛教徒,而他的佛教思想对当时的学术思想界,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杨仁山(1837-1911)毕生从事佛教的弘化护法的工作,先成立金陵刻经处,作为刻印藏经和流通佛经的处所,後又於该处设立只洹精舍、佛学研究会,为当时的佛教界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 杨仁山(1837-1911)作为一个中国近代佛教復兴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理念和学佛实践值得我们关注,从他流传下來的《杨仁山居士遗着》,不难会发现有儒释道三家的着作,内容相当丰富。本文拟以杨仁山(1837-1911)有关儒家着作-《論语发隐》一卷,进行分析讨論,试着去探讨其儒学思想,而《論语发隐》「以佛解儒」的诠释方式与明末藕益大师(1599-1655)《論语点睛》相似,是否亦是一种「援佛入儒」或「儒佛融合」,也是本文探讨的部份。
梁武帝及其儒佛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佛教   佛性   戒律   梁武帝   儒家  
描述: 梁武帝的思想十分复杂。他处于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早期,提出了“真神佛性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注意佛教戒律理论,扶植佛教经济,对佛教在中国的开展做作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又是宗教调合论者,对儒道思想都有所重视,尤其是对儒家思想及由此派生的社会政治伦理等颇加关注。他的思想融合了多种因素,是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教中国化等问题不能遗漏的重要一环。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