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知论探析
作者: 宗超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  
描述: “能知”问题是研究孔子知论的前提。孔子认为人“能知”的是:与人发生联系的一切事物。“应知”问题是孔子知论的核心。“君子学以致其道”则是该问题的精义所在,它高度精准地概括了孔子知论的思想宏旨,即:“仁道”的终极对象和最高目标乃由“仁德”成就,其主体性基础乃是对人性有高度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君子”,君子通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学习与实践以望最终达成“博施於民而能济众”的仁道目的。而孔子知论的本质,即对人性完美境界的终极眷注也在此思想内容中得以昭明。
孔子伦理思想的功利主义特征
作者: 徐玖平   李诗和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伦理思想   评价   功利主义   管仲  
描述: 孔子一方面批评管仲在私德方面不尚俭、不知礼而器小;另一方面,从利国惠民的“仁”之大义方面冠之以“仁者”而赞誉之。笔者认为此评价折射出孔子思想的功利主义特征。它体现为注重修身克己,更求实效的务实精神;以多数人利益为价值追求的功利精神;通过以义制利和先难而后获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精神。明确孔子伦理思想功利主义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试论《大学》“三纲八目”之儒学奥义及当代价值
作者: 杨英姿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三纲八目   修齐治平   儒学  
描述: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的纲领文本,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确立人生垂世立教之宏义鹄的,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条理人生修德立世的实践路径,二者以"明明德于天下"相互贯通,虽在形式上有目的、手段之分,实则内在一体、辩证统一。《大学》以"三纲八目"提要钩玄儒学奥义,成为两千多年来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时至今日,对于批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资本现代性,以及应对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危机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耶儒成圣论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   成圣论   儒教  
描述: 基督教和儒教对人是否能成圣均给予肯定的答案。但耶儒对上帝/天与人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差异巨大:基督教全善之上帝和有罪之人是分离的关系,儒教至善天道和本善人性是合一的关系。所以在成圣论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成圣可能性的根据、圣人的标准以及成圣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
先秦儒家耻感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耻感  
描述: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耻感思想,内容丰富、特征鲜明。深入挖掘和梳理这一耻感文化的精华,对于人们明辨是非善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文明风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惟克天德——《尚书》生命伦理精神和原则诠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德   生命伦理   《尚书》    
描述: 《尚书》中蕴含的生命伦理精神和原则,简言之可概括为"惟克天德"四字。在《尚书》中,"天德"具有形上本体义蕴,它构成一切生命价值的根源和人类行为正当性的基础,而作为"帝天旨意"的天命本质上也受"天德"规定,故"惟克天德"体现了《尚书》生命伦理的根本精神和原则。而《尚书》中的"天德"就其实质内容而言即是指天之好生、厚生之德,故"惟克天德"实质是要人以"生"为本、厚生、利生。本着厚生、利生的价值理念,儒家当不会一般地反对诸如基因增强、无性生殖等现代生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但是人在天命面前毕竟是有限的存在,因此对于一些触及人类重大命运并且对其利害结果没有确定性把握的技术,儒家则主张不宜贸然应用于人类切实而普遍的生活领域。
儒佛政治伦理的冲突与融合——以沙门拜俗问题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冲突   沙门拜俗   中国佛教   融合   儒家  
描述: 中国佛教徒曾经长期以"高尚其迹"相标榜,坚持出家不拜俗的印度传统。一些固守儒家传统的人士攻击佛教"无父无君",损害了封建纲常名教。从东晋至唐朝,朝廷举行了多次关于沙门拜俗的争论,其中以东晋咸康、元兴、唐高宗龙朔二年的争论最为激烈。中国佛教僧人在元代彻底地改变了出家人不拜俗的戒条,接受了儒家忠孝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中国佛教与王权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服务于现实政治的伦理关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民主精神和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宽容态度,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佛教"契机契理"的圆融精神。
孔子与耶稣政治伦理核心价值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己   孔子   义利   耶稣  
描述: 孔子与耶稣政治伦理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孔子的仁爱与耶稣的博爱、孔子的先义后利与耶稣的重义轻利、孔子的群体倾向与耶稣的个体彰显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之比较,可以充分洞悉儒耶不祧之祖孔子与耶稣政治伦理思想的分野与契合。
孔子德刑观的审视与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方式   德制   德治     心理  
描述: 孔子德刑观承前启后。与前人不同,跨越运象以思阶段,形成完整的形上体系;同时又统领后来者,后儒在德刑之"神"、之"形"上都在沿用、传承孔子之所创。表达方式上,孔子首创直接对比方式,将德、刑直接对比,更利于观点的表达、理解和接受,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便是缺少类似于此的精炼表达和内容阐释;孔子还开了从心理层面诠释德主刑辅的先河,增强了德主刑辅观点的可信度,当下中国道德建设亦应重视伦理道德的心理属性,切忌按经济操作手法来建设道德;最为主要的是孔子在德与刑之间植入了"礼"这个制度性规范,通过礼这个"制度"来保障道德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中国封建社会悠久而成功的德治典范便是归功于此,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也应借鉴于此,将"德治"的软实力通过"德制"这个硬措施来保障和实现。
自然与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纲领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道德哲学   道家   佛教   自然   儒家  
描述: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构成的中国哲学均追求自然。道家倡导道法自然与无为,顺其自然是其道德主旨。儒家强调依仁义行、人心顺于道心、由心自然知仁义孝礼,顺德性而为即成人之正道。佛教双遣有无,以为中道,由无心于物,进而无作,顺其自然,终至涅槃人生。从儒释道三家来看,自然或顺其自然便成为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的共同纲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