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对国家治理的现实价值
作者: 徐全忠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国家治理   依法治国  
描述: 政治伦理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政治伦理思想建构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性正确认识的哲学基础之上,认为政治的存在应诉诸道德的正当性,而其伦理关系最核心的内容是坚持孔子思想中两个核心概念“仁”与“礼”,并通过“义”与“利”的价值取舍和“忠”与“恕”的行为调控实现伦理秩序与伦理关系。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深入与实施,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依法治国构筑道德保障。
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作者: 黄博文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政治伦理   柏拉图   孔子  
描述: 柏拉图和孔子虽然在时空上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是在政治伦理思想上却有很多值得联系和比较的地方。首先,通过对二人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中西方政治伦理思想以及中西文化与哲学的鲜明不同;其次,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能够得出二者政治理论思想中超越时间、思想和文化疆域的共同本质与共同使命。不管历史时期如何,也不论政治统治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政治伦理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内在的伦理秩序,不管是柏拉图还是孔子都认为伦理秩序能够决定政治秩序。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柏拉图与孔子时代背景以及二者学说所肩负的历史
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袁超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伦理    
描述: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影响,这些政治思想与伦理密切相关,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思想。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弱,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失范”的状态。为了重塑社会价值规范,建立全新的社会秩序,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理论核心以及其具体的内容,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深入分析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仁”和“礼”为理
孔子伦理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 文金福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伦理   法理政治   伦理政治   孔子  
描述: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政治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本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特点,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政治文化形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各方面的全面进步,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已成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而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批判。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兴起,许多学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对这些新兴国家的发展研究上,希望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发展研究,寻找支撑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文化因素,这样,儒学研究成
荀子的礼法之治:解析荀子政治伦理思想中“儒”与“法”互补与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政治伦理   礼法  
描述: 在儒家的思想脉络中,荀子一直显得较为另类,特别是在其政治伦理中所体现出的"隆礼重法",在政治实践中的"杂以王霸",使其思想显示出典型的经世致用的特点。而且,荀子也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总结者,他将"儒"与"法"结合起来审视社会现实,并且提出更为有效的治国方略,对于当今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因此,分析并诠释荀子思想的这种独特性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理念,并寻求有益于当代政治发展的思想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春秋霸王盟誓行为性质变化与孔子若干学说形成关系探源
作者: 罗珍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孔子   信义学说   霸王盟誓   春秋  
描述: 盟誓是春秋时期非常活跃的一种政治现象.春秋时期,诸侯们通过'尊王'、'攘夷'、讨伐叛乱者、背礼者的行为,借助于经常性的盟誓形式确立、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本文通过考察西周历史及相关的历史文献、春秋时期霸王盟誓行为的依据、作用后认为:盟誓体制是周代国家的基?
儒佛伦理观的冲突与融合:从《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伦理观   果报观   善恶观   孝道  
描述: 文章从陈寅恪先生的《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入手,引出对儒佛伦理观的冲突分析。作者通过对儒佛思想的不断融合,不断中国化的探讨,概括出儒佛思想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重视人生问题、明晰善恶观念、凸显孝道思想、调和政治伦理等特点。
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初探
作者: 张文超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政治伦理   孔子     德治    
描述: 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双向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伦理道德与政治相互交柔、渗密不分。本文就是针对该种情况,分别从基本概念(“仁”、“礼”)及其关系;哲学起点(人皆有道德属性且倾向善);社会政治理想(理想社会:以“仁”为本质特征的“大同”;现实社会:以“礼”为本质特征的“小康”);伦理道德与政治之关系(从道德与刑政的关系——“德”主“刑”辅、政治的实施过程——道德修养和感化、君臣关系——不只是权力制约关系,而且主要是道德调节关系三个方面说明: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和出发点;政治是伦理的旨归、目的
儒佛政治伦理的冲突与融合——以沙门拜俗问题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冲突   沙门拜俗   中国佛教   融合   儒家  
描述: 中国佛教徒曾经长期以"高尚其迹"相标榜,坚持出家不拜俗的印度传统。一些固守儒家传统的人士攻击佛教"无父无君",损害了封建纲常名教。从东晋至唐朝,朝廷举行了多次关于沙门拜俗的争论,其中以东晋咸康、元兴、唐高宗龙朔二年的争论最为激烈。中国佛教僧人在元代彻底地改变了出家人不拜俗的戒条,接受了儒家忠孝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中国佛教与王权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服务于现实政治的伦理关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民主精神和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宽容态度,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佛教"契机契理"的圆融精神。
志怪小说政治逻辑的生成和演化——以虎类小说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逻辑   政治伦理   宗教教化   历史品格   志怪小说   虎类小说  
描述: 早期儒家用其明显的话语方式,建立起政治逻辑,并延续成为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对后代的志怪小说产生深远的影响,“苛政猛于虎”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史书的政治意图也对志怪小说历史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虎类小说中的异变情节是代表。政治伦理的构建与宗教教化的输出的结合,也是志怪小说政治功能生成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虎类小说作为代表类型的挖掘,我们可以明确一条政治逻辑在志怪小说中展现的线索。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