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周嘉猷《南北史世系表》中有关会稽孔氏的缺漏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休源   会稽孔氏   唐代墓志   《南北史世系表》  
描述: 周嘉猷《南北史世系表》中记录了会稽孔氏十二世的世系,其中孔休源一支自孔冲以下缺漏几世,没有记录名字仕宦。而结合唐代墓志材料,基本可以确定这一支的世系情况,并肯定《梁书》、《南史》中孔休源为"冲之八世孙"的记载。
乡曲未必陋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吴   政治地位   《三国志》   淮东   琅琊王   上层人士   于王   元颢   会稽   人物论  
描述: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的三篇文章,以人物论,关注了汉末孙吴政权的鲁肃、东晋琅琊王氏的王舒、北魏皇族元颢;以史事言,于鲁肃则辩明《三国志·鲁肃传》之“临淮东城人也”的记载究竟如何理解,于王舒则彰显其提升会稽政治地位之功绩,于元颢则梳理其北伐失败与北魏上层人士态度的关系。而就各自的研究思
东晋南朝“钟山文化区”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钟山   建康   佛寺   文化中心  
描述: 钟山文化区形成始于刘宋元嘉治世,经萧齐永明之世,延续至梁武帝时达到高峰。东晋时期,江左甲族王、谢居处的乌衣巷及其附近的瓦官寺,是高僧和名士贵冑谈玄并论佛法大义之地,“乌衣之游”一词不仅描述其时政治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建康都城的文化中心在南岸。刘宋以后,建康的文化中心逐渐从秦淮河南岸转移到北岸的“钟山文化区”。刘宋文帝在都城北面的鸡笼山建文、史、玄学馆,建造王邸,在钟山建儒学馆,此“四学”所在地初步标示出“钟山文化区”的范围。东晋在钟山造林的政策,将此山美化成建康近郊的优山美地,吸引逐幽而居的隐士和僧人,增建佛寺,名僧由此聚集,帝室贵人前来瞻礼,从而成为建康的佛教中心。其后,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建“西邸”,推动了多项文化的发展;文惠太子萧长懋在都城东郊“东田”一带建园邸,从都城东面以迄钟山山脚下这块地区成为王府皇邸、贵族大臣园宅分布之地。西邸和东田的宗教、文化活动深化了此区的文化色彩。
印光大师的儒佛融合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融合   佛学   印光   儒学   中国近代佛教  
描述: 印光大师是具有丰厚儒学修养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他站在儒佛平等互视的立场,融合儒佛,将儒佛本体固无二致之要义概括为明明德,如证菩提,又以孝为礼佛之本,并明确提出了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的看法。印光大师的佛教人生,贯注着浓重儒家精神,诸如劝人在家念佛、重视家庭教育、关注社会民生等,体现了他以儒家弘道精神弘法利生的思想。
汉末魏晋的“单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末魏晋   豪族   乡里社会   单家   文法吏  
描述: 见诸史册记载的汉末魏晋“单家”,其身份是乡里社会中与地方豪族斗争的文法吏群体。“单家”与地方大姓的尖锐矛盾,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统治者奉行任用文法吏群体打击地方豪族的国策,这一长期推行的政策对乡里社会的影响之一是地方文法吏群体和豪族间的冲突与仇视。汉家逐渐将尊儒提升到国家大政层面后,豪族较快适应这种转变,利用儒学推动其家族的发展壮大,而文法吏群体虽有部分转向儒学,但大多数并未及时作出调整,这使得文法吏群体与豪族间的地位发生转变。豪族逐渐通过习尚儒学成长为世家大族、乡里大姓,而固守文墨刀笔技能的文法吏群体则渐趋衰落,并经由汉末地方政府将“单”这一民间结社组织行政化,部分变成世袭的“单家”。
从“三玄”的时空分布看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及其与儒佛的联系:以《隋书·经籍志》中的“三玄”作品为据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三玄   地理分布   儒学  
描述: 依据《隋书·经籍志》收录的有关"三玄"的作品,可以了解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时代的分布情况,并由此看出本时期玄学发展的某些特点,以及玄学与儒学、佛学之间相互容纳、彼此渗透的关系。
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的逻辑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三教合一   全真道   悖论逻辑  
描述: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全真道的一个特色。在全真道的理论体系中,虽然道教是核心,但却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儒家和佛家二教的思想,并承认了三教同源、三教平等。全真道之所以主张三教合一,究其根源是因为受到了道家本身所具有的悖论逻辑思维方式的影响,这种逻辑用否定的方式消解了“道”的绝对性。正因如此,作为中国思想主体的儒佛道三教虽然发生过争论,但总体上还是趋于和谐共存的。
论裴休的佛教信仰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士   裴休   崇佛  
描述: 裴休是唐代中晚期儒家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他位居高官,躬身礼佛,融儒家思想与佛教义理于一体,是一位“外为君子儒,内修菩提行”的朝官。
先秦“忠”观念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忠君   先秦   “忠”观念   尽心  
描述: "忠"观念产生于春秋中前期,最初的含义为"敬"、"尽心"。至战国前中期,它已经具有了"忠君"的含义,但此时的"忠君"仍以"君明"为前提,对君主的要求强调得更多,且当时士人对应否忠君尚存在不同看法;至战国末期,儒、法等各家均认同"事君以忠"的合理性,而且将"忠君"提高到了绝对地位。综合看来,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对于"忠"观念以被动接受为主,而不同于后世帝王的主动倡导。
战地百花分外繁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油菜花   毛泽东   《周易》   军事斗争   养眼   语言文字  
描述: 编这期"六朝研究"专栏时,正值春花烂漫的时节,樱花、桃花、杏花,花花养眼;而乡村大地上铺陈着的片片油菜花,就不仅养眼,而且养心了……在这养眼养心的闲暇中,读着长短不一、主题各异的诸篇文章,或许还有养神的作用。而有些怪异的是,本不搭界的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的意境,竟与《大般涅槃经》、《周易》、《老子》、《庄子》、《隋书.经籍志》、《南北史世系表》、吴简等等文献,与官员议谥、门阀政治、民族语言文字、南北军事斗争等等现象,与儒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