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佛会通方法研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会通   三教合一  
描述: 佛家传入中土以後,就与原具有竞争关系的儒道两家思想发生更复杂的三角关系,其间有相互融合,也有相互批判。本论文乃是针对历史上儒佛会通方法作研究,故首先针对已往儒佛会通的重要言论进行梳理,不求完备;其次,归纳出其会通类型,据作者所得,有名异实同论、教异道同论、迹异理同论、本末内外主伴论、判教融摄论、殊途同归论、万法同源(一心)论、超越体证论等八种;并进而探讨其论据是否成立;最後,指出会通是为了要化解冲突,但是「会通」的确实意义又是如何呢?如果没有弄清它的含义,那麽所有的讨论都不免困难重重。儒佛经过了近二千年来的「会通」,即便理论上无所谓真正的成功,不过前人努力化解冲突的经验,还是值得学习的,那就是彼此理解、尊重、学习与欣赏。
论朝鲜朝山僧禅及其儒佛会通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朝鲜(韩国历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儒佛会通   朝鲜朝   山僧禅  
描述: 佛教在朝鲜半岛的流传,既出现了高丽朝时期的鼎盛与繁荣景象,又出现了朝鲜朝时期的生存危机。佛教面对朝鲜朝时期的政策与理论危机,被迫躲到山林之中,从而形成了韩国佛教发展史上所特有的“山僧禅”。山僧禅一方面所突出的是僧侣被禁止出入都城而只能长时间居住在山林之中,在山林中传法弘法生存;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它在理论和僧团上主要是以禅宗为主导,各宗派相混合、界限模糊。而在理论上,山僧禅的最大特色就是提倡儒佛会通,从而缓解来自儒学的挑战。从已和的《显正论》,到普雨的《一正论》,乃至后来休静的《三家龟鉴》,所走的儒佛会通论都是在强烈的排佛政策下,为了寻求佛教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发展方式。
上蔡儒佛会通视域下的理学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上蔡   儒佛会通   理学建构  
描述: 隋唐以来,回应佛道二教思辨化哲学思潮的冲击成为儒者面临的时代课题。谢上蔡在扬弃佛教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承继二程,立足于"天理为是自然底道理"之天道观建构,以"敬是常惺惺法"、"下学上达"为入道工夫,最终达致"心与天地同流"之境界,形成其独特儒佛会通视域下的理学之建构。
中医文化的多元行善价值及其动力范型探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善价值   中医文化   儒佛会通   医患关系  
描述: 中国医学历来将"行医"称为"仁术","行医"与"行善"实为"文化同域性"作为。中医文化是思行合一的生命学问,在实践层面注重患者的身心调息与生命关怀,彰显着慷慨面对他人并超乎"沟通"的对等型态,其演进动力在于儒佛汇融的照会,既含摄儒家泛爱众而亲仁的恻隐之心,又胸怀佛家慈悲悯人的善心情怀,中医文化不单是医学知识与客体对象相符应的单一价值向度,而是医者之心用智者之虑对患者之诉实施的全方位照护。
晚明高僧《四书》诠释文献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佛教   儒佛会通   晚明  
描述: 晚明儒佛会通是中华文化整合的又一次高峰,而在这个宏大的文化思潮中,高僧群体解释儒家典籍《四书》文本尤为引人注目。《四书》经由朱熹章句集注之后,升格为儒家新兴经典,通过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等方式普及甚广。但由于朱熹严格批判佛老的思想,也使得佛教遭遇了理论上的挑战。时至晚明,学风败坏,儒佛两家均受到重大影响。佛教在重建良好宗风的过程中也主动融摄儒家思想,在《四书》文本上有多样化的诠解,为传统儒家四书学打开了一个新的面向,体现了佛解《四书》的共同特点。本文对晚明佛教解释《四书》的文献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诠释体例分类及宗趣分析,初步介绍这一学界尚未全面且充分关注的领域。
现代新儒学的佛学诠释:概论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佛学   儒佛会通   理论建构  
描述: 在中国思想史上,佛教与儒学的关系问题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近现代以来,思想家们面对中国文化的危机,试图通过儒学的自我变革和重构来支撑传统文化价值和回应西方思潮。在这一过程中,佛学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思想家们重构儒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此过程中,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不但影响大,而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并在建构各自思想体系时都与佛学有较大关系。因此,以他们的思想与佛学的关系为中心,揭示佛学对第一代、第二代新儒家思想影响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应当是一个颇有价值的课题。
孝:儒佛信念在民间会通的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与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会通   三教融合    
描述: 孝:儒佛信念在民间会通的基础
对佛教孝道观研究的反思:以释契嵩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孝道观   儒佛会通   《孝论》   释契嵩  
描述: 佛教核心义理,无论中印,无论古今,俱是一以贯之的,和儒家的核心义理有本质差别。本文以释契嵩为例,阐明自古以来的佛教僧人和佛教思想家所谈的孝是独立的基于佛教义理的孝,而不是依附于儒家义理的孝,虽然两者在实践层面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为,讨论佛教孝道观若理所当然以儒为主、以佛为客,把中国历代佛教思想家处理孝的方式片面理解为对儒道两家诘难的防御性的回应,或以依附性的身份对传教策略做出妥协和融通,即可能障蔽佛门践行者的悲心大愿、障蔽佛教的独特和殊胜。
“花开正满枝”―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禅境界   马一浮   儒佛会通   方外诸友  
描述: 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儒佛兼治、儒佛并重、儒佛会通。“六艺”之学和佛氏的义学与禅学,是他学术结构的两根支柱。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儒者,同时又是不可有二的现代佛学学者。他长期浸润释氏载籍,精通梵夹道藏,深谙禅悟之理。他的友人如谢希安、李叔同、彭逊之、慧明、楚泉、肇安等,都是方外之人,他与他们有佛禅信仰或学术的因缘。他的文章题咏,也经常禅味十足。
梁漱溟和方东美的文化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观   儒佛会通   梁漱溟   方东美  
描述: 现代新儒家在坚守传统文化本位立场的前提下,指出它本身富有浓厚的生命情感和人文关怀,具有超越国别族界的普世价值。虽然传统文化具有痼疾,但丝毫不能影响它的根基。对此,现代新儒家学者通过系统的文化哲学建构,对他们的主张给予理论上的阐释。所采用的治思方法,就是通过佛学思想的吸收和采纳,在此基础上对儒佛思想进行会通,以增强其哲学思想的理论性、思辨性和系统性。这在其代表人物梁漱溟和方东美的思想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