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晚明狂者精神复归与儒学平民化趋势加剧
作者: 单磊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泰州学派   平民化   晚明   狂者精神  
描述: 晚明时代,程朱道统愈显腐朽,与理学抑制人性的律己主义方向截然不同,心学对人内心的自律性深信不疑,"致良知"逐渐被社会接受,体现"人"的主体性的狂者精神得以实现高级复归。这有力地促成了陈旧的学术思想体系的消解和新型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由此,程朱理学塑造的等级秩序趋于瓦解,平民意识逐渐觉醒。在以心学为思想基础的狂者精神激荡下,泰州学派掀起的儒学平民化运动导致中国文化的平民化进程加速,平民知识群体形成。
晚明高僧《四书》诠释文献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佛教   儒佛会通   晚明  
描述: 晚明儒佛会通是中华文化整合的又一次高峰,而在这个宏大的文化思潮中,高僧群体解释儒家典籍《四书》文本尤为引人注目。《四书》经由朱熹章句集注之后,升格为儒家新兴经典,通过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等方式普及甚广。但由于朱熹严格批判佛老的思想,也使得佛教遭遇了理论上的挑战。时至晚明,学风败坏,儒佛两家均受到重大影响。佛教在重建良好宗风的过程中也主动融摄儒家思想,在《四书》文本上有多样化的诠解,为传统儒家四书学打开了一个新的面向,体现了佛解《四书》的共同特点。本文对晚明佛教解释《四书》的文献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诠释体例分类及宗趣分析,初步介绍这一学界尚未全面且充分关注的领域。
“天如之名满天下”:复社主盟张溥晚明之影响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晚明   复社   张溥  
描述: 张溥为晚明风云人物,一生涉足文社、科场、朝政,创立和主盟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影响科场选举和朝政人事,使社局与朝局相为表里,故在晚明"名声震天下"。从少年苦学到创立应社,从统一复社到科场联捷,从里居倡学到勇斗逆党,从谋救黄道周到运作周延儒复相,张溥在晚明颇具影响,不容忽视。剖析还原张溥在晚明的影响,对于认识和评价张溥,颇为紧要。
论晚明闽南士商互动及其重商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商意识   士商互动   晚明   闽南  
描述: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古代士商关系便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出现了士商合流与互动的普遍趋势。晚明闽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商贸环境,出现了大量弃儒从商的现象,促使士商互动更为突出。无论是政治经济层面,还是思想精神层面,其士商关系都体现出比其他区域更为明显的默契,而晚明闽南士人的重商意识也富于典型性。
《长物志》:晚明士人清居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人   晚明   《长物志》   清居  
描述: 尚"清"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巫术风水文化、农耕文化和道儒禅尚清哲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士人具有浓厚的尚清意识,并把尚清意识融入到生活中,逐渐衍生出清居的文化现象。《长物志》是明清之际清居思想的完善和总结,渗透着中国传统士人尚清的理想境界,把中国的尚清审美趣味推向高潮。书中"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审美原则对当代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晚明文人陈继儒三教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继儒   探微   晚明   三教  
描述: 陈继儒是晚明的大名士2,9岁弃科举隐居山林,完成了由儒家"入世"向佛道"出世"思想的转变。隐居山林后他结交显要,参与社会事务,仍未脱离儒家的处世哲学;在心态方面,他处世淡定平和,追求洒脱自然的田园生活,并兼习禅宗,谈禅说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三教融通的哲学思想体系。就陈继儒的为人及为文中所体现的儒释道思想作一个剖析,以进一步考察晚明文人的思想状况。
由禅返净:晚明佛教发展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入世转向   佛教   晚明  
描述: 晚明佛教的信仰形态,呈现出儒佛互渗、净土独盛、佛典流行的新特质。晚明佛教并不是处在衰落之中,而处在由正统的"出世宗教"向近代"入世宗教"的转向之中。这种世俗化转向,是明代皇权的强化、僧伽组织的变革、士绅阶层的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合力。晚明佛教的世俗化转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重要构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明福音书汉语译介的若干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圣经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耶稣事迹   晚明   福音书译介  
描述: 当代翻译理论强调,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还与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晚明社会的伦理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双重干预注定福音书进入中国的道路不会平坦。耶稣会士从对耶稣事迹只言片语的介绍到对福音书较为完整的转述甚至翻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在翻译策略上,耶稣会士为调和耶儒矛盾,适应中国文化处境,不得不采用选、删、节、增的方法改写耶稣生平事迹,以期将福音书从欧洲文化语境中转移出来,放到中国儒家文化的氛围中。这就使福音书的译介或多或少具有了中国本土的一些特色。福音书在晚明的译介体现了基督教作为弱势文化进入强势文化语境时不可避免的处境。
晚明商人的防骗意识:以《杜骗新书》为中心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骗新书》   晚明   防骗意识   商人  
描述: 晚明,商品经济繁荣,但贫富差距日趋加大,且形形色色的骗术丛生,很多商人成为骗局中的牺牲品。从《杜骗新书》描绘社会之诓骗景象,晚明商人之防骗意识非常淡薄。然而,这种状况的存在是有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就时代背景言之,晚明社会形态已呈现出转型态势,民众谋求生计之手段日趋多样化,诓骗在晚明成为一类人的一种生计手段,这一阶层的扩大,使多数商人成为"棍局"中的牺牲品;而儒、道、佛三家之教化功能,商人本身固有之贪念及其思维模式,对其防骗意识都起了稀释作用。
袁宏道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晚明   袁宏道   心性  
描述: 儒、释、道三教虽然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形态,但相互间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总是不断地进行交流与融合,从外在功能的互补到内在本质的融通。通过内质上的交流,彼此的认同越来越深,三教合一之势不可阻挡。从袁宏道的佛学思想并结合晚明的学术背景可以对晚明的"三教合一"思潮进行适当阐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