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隐士儒宗 马一浮
作者: 陈星   来源: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马一浮  
描述: 隐士儒宗 马一浮
一代儒宗-马一浮传
作者: 滕复   来源: 杭州:杭州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马一浮  
描述: 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对这位毕生追求儒家文化、思想、道德和精神的著名学者进行介绍,记述其西方留学、隐居佛寺、任教大学等生平经历及学术思想。
永怀集 怀念一代儒宗 舅祖马一浮
作者: 丁敬涵   来源: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883   马一浮   生平事迹   1967  
描述: 本书共分为怀念;论述;书论;其他;马一浮交往轶事;马一浮先生年谱简编;马一浮弟子忆先生七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怀念舅祖马一浮;诗教;马一浮先生的待人原则;大师与书-记国学大师马一浮与书为缘的一生等。
马一浮交往录
作者: 丁敬涵   来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883   马一浮   生平事迹   1967  
描述: 883-1967),号湛翁,晚号蠲叟,浙江绍兴人。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书法泰斗。1938年至1939年,主持浙江大学国学讲座,并创作浙大校歌歌词。《马一浮交往录》以丰富的史料,钩沉国学大师马一浮一生的交游名录,叙述其与蔡元培、熊十力等诸多名家的交往故事,还原了历史细节,展现了时代风采。
从荀子思想的评判看儒学的未来——由马一浮和钱穆论荀子来管窥
作者: 李虎群   来源: 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新儒学   马一浮   钱穆  
描述: 秦代立法、两汉传经多赖荀子。近年来,学界荀子研究渐热,正重新论断其在中国儒家发展史中的地位,而马一浮和钱穆分别以"复性"和"群道"为中心,分别从不同角度基本认同宋儒的判定;二位先生的学术论断启发我们当代新儒学发展的路径:不应唯西方论学模式马首是瞻,而应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大统着眼,立足于儒学义理的深造自得,"温故知新""守先待后"。
简析近代儒门“三圣”与佛学思想的互动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马一浮   梁漱溟   儒佛关系  
描述: 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三圣",佛学在他们各自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三人的思想对近代佛学的发展变革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梁漱溟认为佛学理论虽好,但为贵族式的出世主义,不适合当今社会,故出佛入儒,这直接刺激了太虚、印顺提出"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来回应梁漱溟对佛教提出的理论质疑。熊十力《新唯识论》反对个体轮回,提出众生同源说,引发与支那内学院的大辩论;吕澂用"性觉"与"性寂"来总结这场辩论;印顺认为熊十力近于"真常唯心系"。可以说,近代佛教界在以熊十力为对手进行论战时,对中印佛学思想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与理论升华。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熊十力两人的思想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马一浮的影响,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体会,儒佛汇通最为圆融,与传统佛教界关系最为密切,对今后儒佛关系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儒佛并重而归宗于儒:马一浮先生的儒佛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适性   儒佛观   根器   马一浮  
描述: 儒佛问题是马一浮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全面了解其思想面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马先生的儒佛观有其内在的理路和现实的考量,是在权衡、评判各家学说得失,基于人的现实状况之后得出的结论.它既避免了好高骛远的弊端,又指明了修行的最佳路径,从而在理论之中寄托了现实关怀.了解这一思想,对于从本质上把握各家学说以及中国传统学问的真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马一浮的孝道思想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   孝道  
描述: 在20世纪儒学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之中,最深刻的无过于知识者们对儒家社会伦理思想尤其是孝道思想所发动的攻击。破旧以立新,求变以富强,本是处于风雨交加的那一代知识者普遍而良好的愿望。但是对数千年间维系社会正常发展的孝道思想的批判,既造成了很长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混乱与无序,也造成了国人心灵的浮动与困惑。作为现代新儒家三圣之一,马一浮先生构建了一个以六艺为归总,以孝道思想为核心的广大精微的学术思想体系。这既是对社会种种乱象做出的回应,也是在中国传统学术日趋没落的时代中试图将儒学推向现代、推向世界的一种努力。
马一浮论三教同归性命之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一浮   三教   性命之理  
描述: 在马一浮看来,在具体的学的层面,儒释道三家彼此不同,但在道不可传、反己自求、得道于身这三点上是一致的,即求道的方向上是相同的。思想可因人而异,生命则是人人所同,三教同认不可传的道即指身心性命之理而言。此理乃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理。它超乎一切有限生命之有,是证悟所了,非言思可及,故不可传;它又不离一切有限生命而发挥作用,作为其本心而潜在于每个个体生命的身心中,故可觉悟证受。
马一浮以儒融佛与调停朱陆之说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儒融佛   马一浮   儒学  
描述: 马一浮哲学和学术思想的特点,是以儒家的易简思想为核心,主张以佛证儒、以儒融佛,以及对宋明儒学的程朱和陆王的理学与心学之间的矛盾提出调停之说。马一浮在对待儒佛的思想关系上,跳出了宋明儒学划定的儒佛壁垒。马一浮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之说,既是宋明思想的延伸,也是对宋明思想的超越。而他的思想的根本方法和出发点是“不分今古,不分汉宋,不分朱陆”,表明他要跨越两千年汉宋之争以及数百年朱陆纷争的藩篱,破除历史上的一切宗派门户之见,反映了他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看法,以及关于现代儒学重建或复兴的根本性态度。从他的这种看法及态度中可以得出结论马一浮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十分传统,但是他对于儒家思想的观念和态度包括他的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甚至朱王的思想,却是超越历史的及非常现代的。马一浮心目中的中国文化的重建和儒学的现代复兴,归根结底,就是要摆脱历史的种种纠葛,放下历史的种种包袱,直接孔孟儒学的真谛。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