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析近代儒门“三圣”与佛学思想的互动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马一浮   梁漱溟   儒佛关系  
描述: 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三圣",佛学在他们各自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三人的思想对近代佛学的发展变革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梁漱溟认为佛学理论虽好,但为贵族式的出世主义,不适合当今社会,故出佛入儒,这直接刺激了太虚、印顺提出"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来回应梁漱溟对佛教提出的理论质疑。熊十力《新唯识论》反对个体轮回,提出众生同源说,引发与支那内学院的大辩论;吕澂用"性觉"与"性寂"来总结这场辩论;印顺认为熊十力近于"真常唯心系"。可以说,近代佛教界在以熊十力为对手进行论战时,对中印佛学思想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与理论升华。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熊十力两人的思想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马一浮的影响,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体会,儒佛汇通最为圆融,与传统佛教界关系最为密切,对今后儒佛关系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借儒弘禅布道法:略述天童如净的禅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洞宗   默照禅   借儒弘禅   天童如净  
描述: 曹洞智鉴禅师之法嗣天童如净把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推展到了极点,在当时影响巨大。如净一生思想极其丰富,是借用儒家文化弘扬家宗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继汾阳善昭、雪窦重显之后做得最圆满成功的。其禅机锋利,文字生命力极强,字字见佛之面目,悠远空灵。其弟子永平道元传承家风,成为日本曹洞宗初祖。如净成为在宏智正觉之后的另一主轴人物,在禅宗思想史上,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性的人物,其禅法在当时亦称"如净禅"。本文主要从《如净禅师语录》与《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对其师资传承、禅学思想、弘法特色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作一略述,以望诸大德指正。
儒佛汇通的历史选择:王道视域下梁武帝的大乘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道   大乘佛教   梁武帝  
描述: "王道"作为儒家理想治世标准,以"性善"、"民本"、"仁政"为特点,经孟子提出,为历代大儒所重视。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期,整合儒、释、道三家学说,以"仁"治国,慎刑罚、减赋税,以佛教"五戒""十善"引导民心,维护了萧梁朝建康四十七年的太平盛景。梁武帝汇通儒佛学说,实践大乘王道,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梅枯鹤去人何在,冷彻孤亭月四更——论彭绍升的诗歌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彭绍升   《观河集》   净土宗唯心净土  
描述: 彭绍升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净土宗居士,也是当时江南文人群体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彭绍升的居士佛学思想以调和儒释、汇归净土为主。他的佛学思想也深刻影响了诗文创作和文学观。彭绍升的诗风随着佛教信仰的深化与佛学造诣的提升不断转变。其中后期吟咏性情的诗歌染上了浓重的佛学色彩,佛教也赋予了彭诗很多别具一格的特点。总之,彭绍升的诗文创作深受佛教影响,在江南文人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
憨山《观老庄影响论》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憨山   庄子   《观老庄影响论》  
描述: 憨山《观老庄影响论》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涉及《老子》与《庄子》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他在《叙意》中主要阐明了自己著述《观老庄影响论》的目的与方法,在《论教源》中将"妙悟"视为一切言教的根源,在《论心法》中论述了儒、道、佛三教都是从心生起的法门,在《论去取》中讨论了佛教界对《老子》与《庄子》的吸收与拒斥,在《论学问》中主张真正的学问应当通达儒、道、佛三教,在《论教乘》中运用佛教分乘判教的方式将儒、道两家判为佛教的人天教门,在《论工夫》中运用佛教的五乘判教对儒、道两家的修法进行了判释,在《论行本》中论述了儒、道两家所倡导的人道是佛教展开修行的根基,在《论宗趣》中依据佛教唯识学对儒、道两家的宗旨和归趣进行了评述。憨山在《观老庄影响论》中提出的对老庄思想的总看法,后来在对《老子》和《庄子》的注解和疏释中得到落实和体现。
憨山德清三教圆融观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憨山   圆融和合   三教关系  
描述: 憨山德清的三教圆融思想可以说是三教融突发展长期以来从未有的突破,其不仅从经典出发对三教的儒道、儒佛、道佛各方面打通彼此,又从三教的整体上依工夫与体用将三教无碍圆融。当然德清圆融无碍的三教观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借鉴了三教发展过程中的多家思想凝练而成,特别是宋代僧人契嵩的本迹论、五乘观等诸多理论,可以说这是德清三教圆融思路的重要方面。不仅如此,德清在融通三教的同时又对诘难三教融合或是三教间互相攻讦的言论做了回应,尤其是针对明末佛教的诸多问题,提倡学佛需要兼学其他百家思想,可以说不仅中兴了禅宗,更于当时佛教发展大有裨益。
蕅益智旭对天台“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心三观   唯识三性   三谛圆融  
描述: 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儒、释、道三教合流及禅、净归一,禅、教、律同源等中国各大思想流派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佛教内部各家思想的集成、融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博学多识,广泛学习、吸收了天台宗、律宗、禅宗的思想,并进行改造,引入净土思想。本文将讨论蕅益对天台思想“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这两个核心命题的继承和发展。
北宋高僧契嵩研究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人物研究   释契嵩  
描述: 契嵩一生著述丰富,在佛学、史学、文学上均有很高的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主要从其佛学思想、禅史修撰以及诗文创作三个方面展开,而现有研究成果所呈现的特点是:思想上侧重对其“儒释一贯”思想的研究,较少涉及其禅学思想;史学上针对其史识进行批评,而缺少对其所具有的禅宗史观的分析;诗文创作上主要说明其所持的“文道关系”,缺少对其诗文内容及风格特征的归纳总结;对契嵩的交游尚无详细的论述。
简析苏轼出川至凤翔任前后的禅佛诗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佛   凤翔   苏轼  
描述: 苏轼是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人思想博众家之长,吸收了儒释道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造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出川科考并赴凤翔任通判是苏轼人生的新起点,既是仕宦生涯的开端,亦是初涉佛学的开端,这一时期为他日后研习佛学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此阶段苏轼对佛教有了直接的观感,佛教典故也随即入诗,颇多诗文皆涉及禅佛相关内容。
李翱与佛教的交涉——中唐新儒学兴起的一个侧面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七斋   佛法修心   李翱  
描述: 本文以《李翱集》的细读为基础,考察中唐时期反对佛教的儒学士大夫李翱与佛教寺院的微妙关系。结合南北朝以来的思想史材料,作者指出中唐的儒学士大夫在礼制和社会经济上主张限制佛教,但并不排斥佛家的心性之学,相反流露出同情。由此体现出的"二元世界观"成为中古时期独特的思想风景。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