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佛汇通的历史选择:王道视域下梁武帝的大乘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佛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道   大乘佛教   梁武帝  
描述: "王道"作为儒家理想治世标准,以"性善"、"民本"、"仁政"为特点,经孟子提出,为历代大儒所重视。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期,整合儒、释、道三家学说,以"仁"治国,慎刑罚、减赋税,以佛教"五戒""十善"引导民心,维护了萧梁朝建康四十七年的太平盛景。梁武帝汇通儒佛学说,实践大乘王道,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苦难与担当——柳宗元与大乘佛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智双运   大乘佛教   随缘任运   柳宗元   以佛济儒  
描述: 柳宗元自幼好佛,被贬永州后更是自觉地向佛教靠拢,参禅悟道,从而深得佛学的义理。对佛教的信仰让他在苦难的贬谪生活中保持随缘自适的乐观态度,但他信佛并不消极厌世,而是“悲智双运”、“以佛济儒”,其人其文都体现出大乘佛法“苦难与担当”的积极精神。
儒学逆袭佛教
作者: 雷音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大唐帝国   佛教经典   大乘佛教   古代中国   南北朝时期   唐朝时期   推崇备至   最初起源   儒家传统  
描述: 佛教最初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朝传入我国开始,经过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古代中国不断兴盛起来,特别是到了隋唐前期,佛教在古代印度逐渐转向衰弱的时候,却在古代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各个阶层都对佛教经典推崇备至,人们捐赠巨资兴建和支持寺院的发展。然而到了唐朝末年,佛教却迅速地转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儒学大行其道。为什么儒学能够在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化   目连救母   缘起论   慧远   大乘佛教   佛教传入   宗教文化   佛教中国化   中国禅宗   印度佛教  
描述: 佛教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宗教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佛教怎么中国化了?为什么说佛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国化经验?过去,佛教学界讨论这个问题,常常会说,佛教中国化,是被儒化或者被道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确实跟儒、道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涉,中间冲突的东西很多,冲突的时间也很
儒耶佛耶皆圆通——昆明圆通寺里的佛经对联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儒释道三教   《楞严经》   昆明   大乘佛教   藏传佛教   寺院布局   佛教寺院   佛经   小乘佛教  
描述: 圆通寺坐落在昆明城内东北角,始建于唐代,是云南省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最早的观音道场之一."圆通"是观音的三十二法号之一,据<楞严经>观音自述:"由我所得,圆通本根……能令众生,持我名号."圆通寺虽为观音道场,但寺院布局上不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三大部派融为一体,而且儒释道三教集于一身.这从寺内的建筑和对联上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对联,可以说就是佛经的诗化,或者说是诗的佛学意义上的升华.
儒耶佛耶皆圆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儒释道三教   《楞严经》   昆明   大乘佛教   藏传佛教   寺院布局   佛教寺院   佛经   小乘佛教  
描述: 儒耶佛耶皆圆通
文化整合与文化交融:儒佛人生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佛教人生观   中国佛教   文化整合   大乘佛教   理想人格   《大正藏》   社会理想   人生理想   印度佛教  
描述: 中土接纳佛教的过程是一种文化选择的过程,在佛教传入中土以前,印度佛教已经成熟。在佛法东传中,中土主要接受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人”的大乘精神一直规约着中国佛教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并与中土儒门士风相互映衬。所谓儒门士风,指儒家学派自先秦始创,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所表现
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寺内   摩诃般若   治心   《心经》   玄奘大师   世祖   大乘佛教   入仕   释迦   波罗蜜多  
描述: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内,有一座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建成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初名"释迦舍利灵通宝塔"。元朝(公元1271-1368年)开国以后,世祖忽必烈(公元1216-1294年)采取了"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国策,将藏传佛教(喇嘛教)定为国教,为"保大业之隆昌,资社稷之久长",他亲自察看、选址,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著名工
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几个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塔   佛教文化   东南亚文化   中南半岛   斯里兰卡   大乘佛教   塔文化   缅甸   文化圈   南传上座部佛教  
描述: 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几个问题贺圣达在佛教世界中,东南亚佛教文化圈有着独特的传统和重要地位。它不同于北传大乘佛教地区,在那里佛教传入前儒、道等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影响深广;而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地理上属温带。它也不同于藏传怫教地区,在那里佛教...
唐宋间儒释道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世俗社会   统治地位   道教   儒释道   大乘佛教   唐宋时期   儒学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家思想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基本取向,抽象地说,是既承认个人利益,又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既承认人的感性需求,又强调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在其价值观念的具体形态中,包含着一些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所谓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从根本上说,也就是继承和发扬这些普遍原则。我们今天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批判封建糟粕的同吋,对这些原则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从理论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不能吸收新东西的和不能被批判继承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必须认真进行批判继承、并保留其基本价值取向的开放系统。在传统文化中,儒学强调对世俗社会的义务感和群体主义价值观,这就决定它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其他重要的分支佛道二教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是追求个人解脱(大乘佛教虽强调自利利他,有群体主义思想因素,但这种群体观念缺乏现实性)这就决定它们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儒与佛道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佛、道之间理论体系和教派利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互相斗争,但这并没有妨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