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推己及人之可能、困境与未来走向
作者: 万勇华   万光军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推己及人   可能   未来走向   困境   儒学  
描述: 推己及人是儒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方面,是君子在推,前提是自觉认同群体、努力维护群体。推己及人问题包括在性质上推与不推、及与不及,在内容上是推优还是推劣,在方向上是顺推还是逆推,在方式上是平等推还是差等推。儒学十分重视推己及人,作了多方面的理论思考和现实努力。相对于墨家的视人如己和基督教的爱人如己而言,儒学中的推己及人需要在逆推上加以扩展,在平等推甚至优等推上加以提升。
柳诒徵论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诒徵   “学衡派”   “五伦”   孔子   儒学  
描述: 20世纪20年代是东西方皆面临“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学衡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以反思现代性、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为己任的学术派别。作为“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和《学衡》杂志主要作者之一,柳诒徵在此阵地中秉持“学衡派”的学术宗旨,从儒学与史学相结合的视角,以逻辑和理性的思考方式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批评新文化运动的过激行为,反思西化理论,力图阐扬儒家思想之精髓,并主张在继承儒学精神的基础上融通中西文化、创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新文化。
“援佛入儒”:缔造文化传播的新格局——传播视野下的梁漱溟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家   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援佛入儒   梁漱溟  
描述: 梁漱溟面对西方高势能文化的优势扩散,积极思考,准确应对,引介印度哲学,运用唯识学的方法,身体力行地"援佛入儒"。纵向加入"南来"的印度哲学建构而成的三大路向学说,突破了"东西"横向对立的思考困局,创设了新的时代命题,缔造了"中国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文化传播的新格局。同时,其思想系统内部存在一个文化传播向组织传播的体系性延伸过程。在对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改造运动中,梁漱溟领导和实践了一系列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活动,用以提升中国乡村的传播实力和组织能力。这种针对社会系统进行的"中观"的结构改造运动取得了现实的社会成效。
姚木兰是“儒”而非“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男权   完美女性   儒家思想   婚恋观  
描述: 对于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姚木兰在哲学体系上的儒道归属问题,一直颇有争议。大多数研究者也倾向于认同姚木兰是道家,笔者大胆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姚木兰是"儒"而非"道"。本文将简单讨论把姚木兰归为道家一派的一些提法,进而从作家个人的宗教哲学体系构成,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在生活中的原型,作家以及封建男权时代的局限,婚恋观和家庭伦理等方面探讨姚木兰符合"儒家女儿"的基本特征。
论儒、法诚信观的融合与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家   诚信观   儒家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诚信",被现代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高强度振荡后,呈现出衰减状态与传承无效性。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价值取向层面横向和纵向剖析并比较研究,发现嬗变过程中儒家诚信观的主体显示出柔性有余、刚性不足,法家诚信观的主体显示出刚性有余、柔性缺失。进一步深入探究,凝炼出儒家注重抽象的伦理道德、法家注重具体的实用与功利,儒家强调主观内敛的自律、法家强调客观外在的他律,而约束机制的缺乏是它们共同的"空洞"。然而,重新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儒家、法家诚信观,已成为当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选择契约化、平等化、资源化路径使二者有机融合、顺畅传承,重新构建的功能将会显示出有效性和递增趋势。
耶儒的对话:罗光《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编纂原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哲学思想史》   编纂原则   罗光  
描述: 罗光编纂的《中国哲学思想史》是一次基督教文明与中国儒家文明的有益对话。"台湾新士林哲学"创始人的身份,决定了罗光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特色在于以天主教信仰为精神取向,融天主教信仰、士林哲学与中国文化于一体。在编纂过程中,罗光本持着剪枝裁叶、忠于本义、系统研究、福音性质的研究四原则,将中国哲学作了天主教精神的解读,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和意义追寻。
对康有为与儒学关系的几点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康有为   启蒙自我循环   儒学  
描述: 康有为与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是成功的吗?他可以称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吗?他是“启蒙自我循环”的一个代表吗?戊戌维新时期的康有为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持批判态度,其特点是打着“孔教复原”的旗帜,制造出儒学变质史,进而展开对后儒的批判,自然也涉及儒学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有其历史价值,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关于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多数学者认为是梁漱溟,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康有为。从方克立先生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来看,康有为与现代新儒家既有相互区别的一面,也有相互关联的一面。就新的儒学理论建构而言,作为现代新儒家开山的梁漱溟较为突出,一方面建构了“新心学”,另一方面建构了“新孔学”。康有为早年以批判后儒为主,晚年以保皇为业,对儒学的现代建构相对偏弱。将康有为看作现代新儒家的开山,理由不甚充分;但可以把他看作现代新儒家的先驱之一,因为他是面对西方的冲击最初对儒家和西方现代化的挑战作出回应的。要说康有为“启蒙自我循环”,理由也不甚充分。从前期到后期,康有为的思想虽有变化,但基本的东西没变,只是历史的情境发生了变化。同一种思想,在一种历史情境中可能是合理的、进步的,但在另一种历史情境中可能就变成了非合理的、落后的。探讨康有为与儒学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利玛窦中国札记》看明代中晚期民间服饰习俗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礼仪   服饰文化   中西文化   《利玛窦中国札记》  
描述: 《利玛窦中国札记》从一个西方传教士角度记载了明朝中晚期民间服饰的主要面貌,涉及男女各个阶层的首服、主服、足服等各个品类,并且详细记载了相关的日常、成人、丧葬、缠足礼俗,展现了儒家礼仪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同时,《札记》中关于服饰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16世纪中西方不同的服饰文化观念,以及在长期的生活与交往中利玛窦对于中国服饰习俗由不认同到改穿儒服的巨大转变。我们更可以从中看出,在一个长期生活于中国的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日常服饰已不仅是一个古老民族特有的服饰之形,更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一个载体。
传统儒家人之尊严的伦理化定位特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伦理化特质   儒家  
描述: 儒家人之尊严的定位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以理性为基础的政治、法律化的定位.儒家强调仁义作为人的尊严所在,体现出纯粹伦理化定位特质,将个体尊严指向道德优越感与超功利认同,排除了任何利益的维护和权力抗争,导致缺乏保障人之个体尊严的平等与权利观念.而自我尊严的"无我"和"忘我"的道德化主张,则严重限制了个人创造潜力的发挥和个性发展.
解庄问题及其学术意义与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儒解庄   以道解庄   以佛解庄  
描述: 由于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确立根基及学术内容的不一致,因而当注家用儒家或佛教或道教思想去解读《庄子》时,其解读之结果不可避免会带有或儒学或佛学或道教化痕迹,从而偏离了《庄子》本身之思想所涵。尽管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思想的融汇与再发展,然就一家思想之根本和内涵来讲,思想间的互动与互摄是否对于这一思想本身有着更好的澄澈作用,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考察,此也是庄学史上解庄工作中不可回避之问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