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儒学道德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儒学思想  
描述: 现代新儒家所汲汲追求和关切的是儒家道统的接续或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他们从民族文化本位立场和儒家道统意识出发,致力于孔孟原始儒学和宋明新儒学的诠释和新解,并试图用儒学去融合、会通和华化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杜维明等代表人物对儒学道德思想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对这些见解进行了详细介绍。
儒学现代转化的理想、困境与冲突
作者: 沈小勇   来源: 济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冲突   困境   儒学  
描述: 回眸百年儒学创生之路,现代新儒家在儒学现代化方面的努力既有学思成就也有不足教训,但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我们今天在推动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程中仔细反思和深刻总结。总体来看,他们的文化复兴理想可贵,但是也存在着至少三大困境:一是因为过分强调"民族性"的价值传承,而使现代性这样的"时代性"问题无法得到合理解释和机制落实;二是因为过分注重"超越性"价值的抉发,而忽视了"世俗性"这样的现代性本质问题;三是因为过分突出了地方知识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现代性的普遍价值和意义所在。这些困境的存在恰恰反映了转型期
儒学世俗化与当代儒学价值的实践展望
作者: 沈小勇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世俗化   实践   儒学  
描述: 儒学固然是生命的学问,但儒学更应是面向民众的学问;儒学固然具有世界的价值,但儒学首先应当实现其在中国本土的价值。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吸取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历程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注重发挥其"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真正在现代世俗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的地位,取得自己的现代形态。当代儒学价值的实践应当更加突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双重融合,把个体教化、社会教化和国家治理相融合,探求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这样说,儒学价值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
百年儒学的“现代性”话语解读
作者: 沈小勇   来源: 济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性   儒学  
描述: 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可以看成是近代儒学危机的一大转折点,自五四之后,现代新儒家整整三代人物都自觉地承担了儒学现代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对传统儒学本身重新诠释,同时对现代性话语的本质予以反思和超越。在谋求儒学现代化进程中,基于独特的儒者身份意识,现代新儒家的启蒙反思和现代批判有得亦有失。他们一方面看到了现代世界造成的危机、困境、功利、单一等,因而将视野转向儒学人文价值关怀;但同时,他们又始终以"道德理性"的角度来批判和反思现代性,而没有将更多精力与论理放在对"现代性"生成方式的理解和生成机制的落
论牟宗三儒学思想方法的缺陷
作者: 杨泽波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现代新儒家   牟宗三   十力学派  
描述: 尽管牟宗三儒学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但其思想方法也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对良心本心的理解过于陈旧,未能摆脱感性理性的两分模式,总体上坚持的仍然是两分方法;二是对康德智的直觉思想理解有失准确,认为道德之心创生存有的思维方式即是智的直觉,不仅直接将其创生的对象称为物自身,而且以此作为一种基本范式,扩展到圆善论和合一论之中。从整体上看,这种方法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已经终结了。
现代新儒家的诞生——传统儒学现代转换的政治条件与结果
作者: 张师伟   来源: 政治思想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政治条件   西学东渐   传统儒学  
描述: 中国传统儒学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于清末开始了向现代转换的进程,在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民主政治洗礼后,现代转换在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现代新儒学及其代表人物就是这个小高潮的明显标志。中国政治条件的诸多变化在传统儒学现代转换过程中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一方面,现代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及政治运动等改变了传统儒学的核心政治观点,从而使儒学有了传统与现代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西学东渐通过学术体系及政治实践等,在政治价值观上对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现代新儒家的主流也认可和承认民族与民权等政治价值。
现代新儒三大家与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书院   授课内容  
描述: 中国书院在晚清改制后,在民国期间曾经有一个复兴的阶段。现代新儒三大家马一浮、熊十力和张君劢借助书院载体恢复儒家学说,阐述其新儒理念。但三大书院复性书院、勉仁书院和民族文化书院在教学内容和办学宗旨上面并不尽同:复性书院俨然一座古代书院;勉仁书院结合时代需求,对学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而民族文化书院则开设了诸多西学课程,本质上与研究所类似。但三大书院最终都走向寂灭,根源在于儒学的没落,三大书院不能满足工具理性的需要也是其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对康有为与儒学关系的几点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康有为   启蒙自我循环   儒学  
描述: 康有为与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是成功的吗?他可以称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吗?他是“启蒙自我循环”的一个代表吗?戊戌维新时期的康有为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持批判态度,其特点是打着“孔教复原”的旗帜,制造出儒学变质史,进而展开对后儒的批判,自然也涉及儒学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有其历史价值,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关于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多数学者认为是梁漱溟,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康有为。从方克立先生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来看,康有为与现代新儒家既有相互区别的一面,也有相互关联的一面。就新的儒学理论建构而言,作为现代新儒家开山的梁漱溟较为突出,一方面建构了“新心学”,另一方面建构了“新孔学”。康有为早年以批判后儒为主,晚年以保皇为业,对儒学的现代建构相对偏弱。将康有为看作现代新儒家的开山,理由不甚充分;但可以把他看作现代新儒家的先驱之一,因为他是面对西方的冲击最初对儒家和西方现代化的挑战作出回应的。要说康有为“启蒙自我循环”,理由也不甚充分。从前期到后期,康有为的思想虽有变化,但基本的东西没变,只是历史的情境发生了变化。同一种思想,在一种历史情境中可能是合理的、进步的,但在另一种历史情境中可能就变成了非合理的、落后的。探讨康有为与儒学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以冯、唐、钱诸先生对朱熹“理生气”说的诠释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朱子学   理生气  
描述: “理生气”说是朱熹哲学体系中较为重要和复杂的理论范畴,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学者都曾对之做出过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的“理生气”指的是气依傍理而聚合与运行,但气并非由理所生产出来;唐君毅将朱熹的“理”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在此基础上解朱熹的“理生气”为“气之依理而生,依理而行”;钱穆则强调,朱熹之理、气一体浑成同时又可拆开了说,其“理生气”是就理气离而言,乃指理是气的“大匡廓,大架构”,气在这一“大匡廓,大架构”中形成,而就“理气合”来看则不存在“理生气”。上述诠释都未从纯粹的生成论角度解读朱熹的“理生气”说,但又各有侧重,共同勾勒出了朱熹“理生气”说的基本面貌。今天对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视为对现代新儒家有关朱子学研究的一个微观考察。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微探:以梁漱溟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新儒家   梁漱溟  
描述: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之一,通过对自身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认同寻求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被誉为21世纪中国人中最具普遍性、最富生命力的思潮之一。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浪潮中,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新儒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四代六群”的儒学家们秉持着现代新儒学的基本课题——回应现代,重建儒学,坚持儒家文化的本位性和中国文化的主位性,坚守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在这其中,“现代新儒家第一人”梁漱溟从思想和行动上践行了文化保守主义,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本文着力探讨梁漱溟作为一个知行合一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如何践行这一思潮。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