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世俗化与当代儒学价值的实践展望
作者: 沈小勇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世俗化   实践   儒学  
描述: 儒学固然是生命的学问,但儒学更应是面向民众的学问;儒学固然具有世界的价值,但儒学首先应当实现其在中国本土的价值。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吸取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历程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注重发挥其"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真正在现代世俗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的地位,取得自己的现代形态。当代儒学价值的实践应当更加突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双重融合,把个体教化、社会教化和国家治理相融合,探求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这样说,儒学价值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研究
作者: 周良发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学  
描述: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呈纵深多极化展开。有选择性地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大陆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今人审视其丰富而复杂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论儒学群经的汇集、变迁与称谓之流变
作者: 陈隆予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群经   七经   十三经   六经   九经   儒学  
描述: 儒学群经是由儒学经典汇集成的文献群体,也是儒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儒学群经的最初汇集始于孔子整理古籍、编定"六经",中间经过"五经""七经""九经",到《十三经注疏》的汇集,经历了约2000年的时间。儒学群经的每一次汇集、变迁与称谓的变化,都不是单纯的学术现象,而是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外儒内法   依法治国  
描述: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途径。从"人治"走向"法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吸纳了西方先进思想,又融合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途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寒儒之家 世守廉素:范仲淹寒素家风与其子弟之坚守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族制度   家风   范仲淹  
描述: 出身寒门的范仲淹,依靠科举入仕而取得富贵,成为新的官僚阶层。为加强宗族血缘凝聚力,消弭因贫富分化产生的族内矛盾以及确保家族长享富贵,他积极倡导勤学苦读、勤俭节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乐善好施的寒素家风,使得范氏家族得以长盛不衰。
志道据德:儒家的德教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德   天德   德教   私德   儒学  
描述: 儒学的基本特质和主体精神是什么?历来多说,有礼教说、经学说、道学说、理学说、仁学说,甚至宗教说等,但都未得儒学之精要,也不足以概括儒学发展演化之历史。可以将儒家所论诸德归结为“私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天德”(人与自然),即“儒为德教”说,以“孝悌忠恕勤”提高个人品德,以“温良恭俭让”培养家庭美德,以“恭宽信敏惠”提升职业道德,以“仁义礼智信”改善社会公德,以“天道性命情”升华天地大德,可见儒家德教对于当代道德建设、信仰找回和环境保护等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荀子对伪君子的摒弃与批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墨家   世俗之君子   士君子   伪君子   儒家  
描述: 先秦君子异化的形态各种各样,《诗经》对"彼君子"加以谴责,庄子对"世俗之君子"进行了批评,墨子对"士君子"给予了全面揭露,荀子对"俗儒"加以猛烈抨击。这些历史资料反映了君子客观的社会生态多样性、历史的变化性,而其根源在于儒家、道家、墨家对君子之道的理解是不同的。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地之中”   保护管理   人文   登封   历史建筑群   生态  
描述: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之所以文化价值深厚、"天中"思想突出、儒释道文化并存,且集中分布于此,与其所在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有重要关系。但申遗成功后,随着名气的增大、影响力的提升,游客数量激增、一些非法建设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科学保护和管理,才能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延续,其所处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
墨学思想渊源研究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墨学   思想渊源   研究综述  
描述: 学界对墨学思想渊源的争论持续了两千多年.墨子的身世,包括里籍、姓氏与族属,对墨学思想形成有一定影响:关于里籍,有中国说与外国说之争、山东滕州说与河南鲁山说之争;关于姓氏与族属,有墨胎说、目夷说和墨如说之别.对于墨学思想渊源的认识,古今概有六种主张:夏政说、儒学说、清庙说、宋学说、独创说和多元说.
佛教禅宗在江西的繁衍及民族文化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风禅韵   佛教汉化   禅宗繁衍   坛经文化  
描述: 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思维定式、生活信仰、民风民俗及诸多审美意识。佛教肇始东汉洛阳,最初几乎成为皇室上层社会的"专利",随着北佛南移,从而开启了中国佛教由贵族向民间下移的进程。禅宗的出现以及最终成型于江西,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全成熟和儒释道的高度融合。从普世文化角度看,禅宗具有一种鲜明的民间性与草根性,它自觉和深刻地体现了一种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