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孔子的言说方式——以“仁”为例
作者: 龚建平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象征性言说  
描述: 近代以来,对孔子"仁"的理解多使用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总体说是必要的,但对于深入了解孔子言说的意义仍嫌不够。本文试图以孔子说"仁"为实例,分析认识其基本内涵,并由此揭示孔子言说方式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孔子关于"仁"的论说虽有分析的余地,但本质上还是象征性言说。作为象征性言说的仁,虽可理解为忠恕、亲亲为始的仁民爱物原则,或理解为一切全德的总和,但仍只是对人类基本处境的一种述说,其难言的一面与宗教宣道式言说一样,永恒存在。孔子言说的实质,在于将普遍宏大关涉人类基本处境的问题以每个人熟悉的方式加以提示,从而
孔子“人性”思想的生成敞开进路
作者: 唐代兴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人性论   以仁入礼   敬德修业   博学内省  
描述: 孔子思想的原点是其人性论,它蕴含存在论意义的"性相近"、生存论意义的"习相远"和实践论意义的人性重塑。孔子努力于后者,创建起以"持礼成乐"为生活目的,以"以仁入礼"为基本进路,以"博学内省"和"敬德修业"为内外双修原则和以"齐""治"为践行方式的道德人性论。孔子之人性论思想为后世开辟出多种可能性:《中庸》以此为出发点,为后世开出致思人性的形上学先风;告子从生生、本能、自律入手弘扬了孔子的天赋人性观;孟子和荀子则发展了孔子实践论意义上的道德人性论思想,分别创建起性本善和性本恶理论,为血缘宗法政治之可以德治和
论儒学的真诚性与创发性——兼评当代儒学的“三偏”与“三正”
作者: 成中英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儒学   现代性   “三偏”   “三正”  
描述: 儒学在当代中国近三十年来有长足的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的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的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的自由任性,又能在群体性中激励个体的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的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当前存在与发展的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的发展的历史不能有效掌握,对儒学的反思精神以及本体与宇宙的基础性不能有深切的认识所致。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性,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的生
论牟宗三儒学思想方法的缺陷
作者: 杨泽波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现代新儒家   牟宗三   十力学派  
描述: 尽管牟宗三儒学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但其思想方法也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对良心本心的理解过于陈旧,未能摆脱感性理性的两分模式,总体上坚持的仍然是两分方法;二是对康德智的直觉思想理解有失准确,认为道德之心创生存有的思维方式即是智的直觉,不仅直接将其创生的对象称为物自身,而且以此作为一种基本范式,扩展到圆善论和合一论之中。从整体上看,这种方法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已经终结了。
从朱熹到王阳明:宋明儒学本体论的转向及其基本路径
作者: 朱晓鹏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明本体论的演变   王阳明   朱熹   本体论的基本维度  
描述: 传统儒学本体论和其他传统本体论一样都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即其认知维度和价值维度。从朱熹到王阳明的形上学演进,在历史和逻辑两方面实现了一个重大的本体论转向,即向本体论的认知维度和价值维度相统一的转向。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不但深化了其本体论的认知维度,而且塑造了良知本体的意义世界,实际上重建了儒家形上学的价值之维,最终实现了本体论的认知之维与价值之维的统一,使阳明心学在融摄三教的基础上不仅提供了一幅独特的形而上的世界图景,而且展示了其所蕴含的昂扬的主体性精神和丰沛的意义世界,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宋儒的本体论取向,达到了
韩国儒学史上的“四端七情”论辩——以退溪和栗谷为中心
作者: 洪军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情   退溪   栗谷   四端  
描述: “四端七情”之辩是在东亚儒学史上著名的理气心性之辩,最能反映韩国性理学特色。自高丽末开始传入韩国的朱子学,至16世纪经由李退溪和李栗谷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在韩国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发展,并形成了以李退溪为宗的岭南学派和以李栗谷为宗的畿湖学派。他们的理论分别代表了韩国性理学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
“春王正月”与“贵微重始”兼论后儒对《春秋》文本的哲学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春王正月   贵微重始  
描述: 汉儒董仲舒等人以为《春秋》"春王正月"具有"贵微重始"之大义,唐孔颖达据此提出"五始""五事"说,是对"重始"的具体阐释。另外,孔颖达"五始"之"礼义"说以为《春秋》有礼学思想。宋儒以《易》解释《春秋》,则将孔子以《易》"精微"思想与《春秋》"贵微"说联系起来。后儒解释《春秋》,有将《春秋》与其他经部典籍联系起来进行文本解读的倾向。
儒佛道三教比较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三教研究的深入展开,对三教的比较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何在超越历史的局限中开拓创新,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历史地、动态地看待三教关系,并更好地认识三教的特点以及三教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如何从三教异
化自然以归人文:论周敦颐融道入儒的宇宙论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世界   融道入儒   孔颜乐处   自然宇宙观   孔颜之乐   周敦颐思想   太极图说   宇宙论   道家倾向   儒家  
描述: 周敦颐的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太极图说》依据《易传》以《老》解《易》,以气化宇宙论阐述自然世界的演化过程;《通书》则结合《易传》和《中庸》,展现了儒家人文宇宙观的本义。周敦颐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孔颜乐处",即通过"孔颜乐处"体认圣人之人格与气象,化自然以归人文。在周敦颐的这三层思想中,《太极图说》的宇宙论有明显的道家倾向;《通书》融道入儒,建立了儒家的价值形而上学体系;"孔颜乐处"则指明了宋代儒学的精神方向。
帝、儒、中、心之间:朱子前十六字心诀流传阐释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帝学     虞廷十六字     儒学  
描述: 古文《尚书·大禹谟》所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虞廷十六字对于宋明新儒学的道统论、心性论、工夫论皆甚为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本文认为朱子之前十六字的流传阐释经历了由"帝学"而"儒学"、由外王之道而内圣之学的扩展深入。而宋儒对十六字解释的侧重点,也经历了由"中"而"心",由本体论、境界论向工夫论转移的过程。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