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三教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建筑   水库淹没   三教合一   南北朝时期   木结构建筑  
描述: 三教寺。位于娄烦县城的南山坡上,原址在今被汾河水库淹没的旧娄烦城内。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又名熙贞观,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代建筑。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全殿均为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前庭飞檐上构建13组大型莲花拱斗,整个建筑精致壮观,巧夺天工。
孔子的坐姿
作者: 孟晖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坐榻   《孝经》   仲尼   柔软舒适   和式   维摩诘   人体重心   南北朝时期   曾子   申申  
描述: 孔子当年是怎样坐的?至今,在日本的和式居室当中,还会配有一种类似板凳的小巧家具,供人在榻榻米上斜倚,这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起居风俗的遗痕。至晚到周代,就已经有“几”这种家具专供人坐、卧时倚靠之用了。两组支足架起一个窄长的平面,就是“几”,因此“几”是个象形字,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字最早出现的时候,仅仅是指用以凭靠的家具,不含“小型桌案”的意思。正是由于几的这种功能,所以古人也习惯于将其称为“凭几”、“隐几”、“倚几“。
“诗品”曹植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评价   深远影响   曹植   曹操   诗品   南北朝时期   钟嵘   卓尔不群   古典文学批评  
描述: 《诗品》是南北朝时期梁人钟嵘撰写的一部古典文学批评著作,对从汉代到齐梁时期的一百多位诗人分为上中下等,并认为其诗作源出某人某体。作为一家之言,肯定难免主观牵强,但总体上的评价还是准确的,对后人颇有盖棺定论的深远影响。 钟嵘对前人基本都抱着肯定的态度,从学术角度多做赞美之词,总体语句比较冷静客观,少见言过其实的溢美之辞,连备受后世文人追捧羡往的陶渊明也是寥寥数语,惜字如金,可见陶公当时远非如今声名大噪。但也有例外,他独对魏陈思王评价极高,读来很有意味,其中恐怕不只是学术上的赞美歌颂了。原文如下: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夫!陈思王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用诗,则公轩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纵观《诗品》全书,获此极高赞誉的仅此一人。这个陈思王就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民间对他记忆深刻大多因为那首脍炙人口、凄怨哀婉的《七步诗》吧。此诗的署名权是否应为曹植所有,一直存有争议,可另当别论。但曹植确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名扬当世。
儒学逆袭佛教
作者: 雷音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大唐帝国   佛教经典   大乘佛教   古代中国   南北朝时期   唐朝时期   推崇备至   最初起源   儒家传统  
描述: 佛教最初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朝传入我国开始,经过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古代中国不断兴盛起来,特别是到了隋唐前期,佛教在古代印度逐渐转向衰弱的时候,却在古代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各个阶层都对佛教经典推崇备至,人们捐赠巨资兴建和支持寺院的发展。然而到了唐朝末年,佛教却迅速地转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儒学大行其道。为什么儒学能够在
禅艺术作品的概念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创作过程   释迦牟尼佛   主体性因素   禅意   艺术作品   见性   中国佛教   佛心宗   南北朝时期   印度佛教  
描述: 禅艺术作品是佛教中神秘而深奥的禅与艺术有机、完美融合的产物,是把禅思维借鉴运用到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蕴含着禅意的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作品既有作者对客观世界特殊的观察和反映,也有作者所参悟理解的佛理禅义等主体性因素。一、禅宗的宗旨和禅的概念(一)禅宗的建立和发展禅宗,又称宗门,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始于我国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来我国传教的印度禅师菩提达摩,盛于禅宗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禅宗是印度佛教的禅(主要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儒、释(佛)、道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中国化了的佛教。印度没有禅宗。禅宗以禅命宗,弘扬禅学,重在修心见性。
魏晋“名实之辨”与中国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思潮   中国画艺术   儒家精神   七贤   南北朝时期   思想文化发展   骨法用笔   空其实对   自然万物   画如其人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形势错综复杂,出现了儒、道、玄、佛、名等多教并存的现象。虽然多教杂出,但儒学的宣扬并没有受到很大阻碍,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当时的学术思潮,包括玄学思潮,反映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发展儒学的迫切要求。这些要发展儒学的知识分子要打破儒学的神化、教条,而以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即使在倡导玄学的过程中,也不断渗透以儒家精神,推出孔子高于老庄、名教更符合
山水心怀——王世襄旧藏及文玩专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家具   王世   赏石   儒风   弘一法师   窑器   南北朝时期   露山   五色斑斓   了中  
描述: 桂魄京城如画里,秋露山晓望晴空。在这五色斑斓的日子里,我们准备了中鸿信拍卖的重要拍品来与大家分享,这次近700件拍品将分为以下专场:山水心怀——王世襄旧藏及文玩专场、陶冶——历代窑器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帝祚永延——宫廷御用专场、凭几观云——明清家具及传统赏石专场、砚影传鸿——中国古代砚台专场、息霜儒风——弘一法师遗物专场等等各具特色的专场,以回馈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广大藏友。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工艺造型精
汤一介,儒者的光芒
作者: 暂无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北黄梅   中国传统文化   儒藏   终身教授   魏晋玄学   南北朝时期   人物简介   哲学系   中国哲学   汤一介  
描述: 他说他的离开,让落寞的学术星空越发显得黯淡汤一介,湖北黄梅人,1927年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生前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在非有非无之间》《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等。人物简介离教师节只差几个小时,中国失去了一位大师。9月9日晚8时56分,北大哲学系终身教授、《儒藏》总编纂汤一介先生告别了我们。因为工作原因,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在最近这两年间,数次拜见汤先生,有幸亲聆先生的教诲。
茶与人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文化色彩   中国人   南北朝时期   和谐相处   人生   自然  
描述: 茶介入人们的生活,恐在汉代,而作为一种文化则在西晋南北朝时期已初露其风采,茶含有了文化色彩便给人们注入了清新自然的气息,文人们更喜爱茶的性格:如水、隽永、清幽、雅儒,乐而不乱,因此嗜而敬之。茶还能引导人们摆脱尘烦,趋于安详静谧,在恬淡的心境中录求真淳,在沉思中对生存现实及人生进行反思和省察,给人以更多的生机和清新的血液。所以人们说,中国人的性格与茶性十分相似:清醒、理智地看待周围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与人和谐相处,能自省操守。随着历史的推移,茶与人便十分自然地融洽在生活里,人们从茶的品饮与相处中更加体味到茶的滋味与人的生活感受多么相近,甚至茶味与人的生存感情相合为一,所以不少对生活有艰难坎坷感受的人就很真率地说:人生如茶。因为饮茶中隐含了哲学,一杯清茗可相互作心灵沟通,洗涤心中尘垢,清除俗念,感悟人生,又联想到茶的冲泡,清香的散溢与人的品尝回味,多么与人生相近相似。尤在于茶被视为天地之灵物,吸收天地之精气,与人生精神相通,两者之间似有内在联系。历代文人学士、禅僧在谈到喝茶感受时,往往从茶味体验到人生之味,并悟出茶中之道,从而又使茶禅之意与人生哲理在平淡中同步出现,这确是一种智慧的体现。皎然《饮茶歌》中的“...
儒佛互补的历史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白论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般若学   上层贵族   佛教学者   成佛   佛教传入   南北朝时期   普请法   佛教理论   佛教思想  
描述: 自佛教传入中国之日起,便与儒家思想发生联系。历史上,儒佛之间既有斗争,也有融合,而以融合为主要倾向。融合的目的、内容、效果,以相互协商、补充为根本;融合形式,则以居士佛教的存在和发展为特色。内地人士中最早接纳佛教的,是东汉上层贵族地主,他们把佛教与中国黄老之术等同看待。魏晋时期,佛教理论开始受到关心和提倡,大乘般若学说广泛流行于社会上层及其知识人士之中。南北朝时期,研习佛义、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