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以“儒”为思想根基的曹植文学审美意识面面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儒”   审美意识   曹植  
描述: 曹植的文学审美意识中以儒道思想为主要基础,在文学创作上的审美情趣体现为:"尚文"的文学审美倾向、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构成了曹植文学审美意识的主要特点。
天真的“弃妇”、真儒的悲哀:论曹植的女性诗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弃妇诗   曹植   儒学  
描述: 曹植的十二首女性诗多是弃妇诗,这既是对楚辞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是受个人的特殊家世、经历以及时代的影响,其实诗中的弃妇乃是曹植的夫子自道,他之被弃实为儒法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其天真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以及诗歌温柔敦厚的风格昭示着真儒的悲哀。
君子通大道 无愿为世儒―以诗歌形象透析曹植的儒家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儒家精神   曹植   艺术形象  
描述: 曹植诗歌塑造了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无论是游侠儿,还是游子、弃妇、思妇等,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思想状况都不一样,但却都生动形象,而又有着内在的情感同一性,蕴涵着曹植深厚的儒家精神。
略论曹植思想的变迁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植   思想   儒家  
描述: 曹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本文分建安、黄初、太和三期来考察曹植的经历和诗文,从而勾勒出曹植思想的轮廓。本文认为,曹植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儒与道特别是儒家思想在曹植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贯穿其思想的始终。
以道家思想为视域看曹植的游仙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仙诗   儒道互补   曹植  
描述: 曹植拥有儒道互补的人格特征,其一生用力在儒,得力在道,是庄子思想构筑了他游仙诗的基本思想,他的游仙诗着力表现了对生死的无法释怀,对享乐的难以割舍和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任性而行”——历史学家眼中的曹植
作者: 暂无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行为   历史学家   曹植   自然人格  
描述: 陈寿笔下的曹植"任性而行",他一生"无愿为世儒",因此倍受裁抑,最终导致政治的失败。黄节曰:"其曰滔荡固大节,晋室放诞之风已肇于此矣。"他的"任性"已经带有正始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意味。这种"任性而行"的行为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生命本能的体现,更是某种人格精神的外在表现。在史家心目中,曹植是自然人格的一个代表,"任性而行"是汉末崇尚任真自然的老庄人格的行为体现,是自然人格由汉末向魏晋的必然发展。
曹魏儒学新变与曹植的文学创作
作者: 王晓彬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新变   心态   曹植   文学创作  
描述: 本文依建安、黄初、太和三个时间段展开,分别论述每一阶段儒学在政策层面上的新变,此一新变与当时具体时代因素纠合之后对于曹植心态之深层制约,以及曹植具体心态形成后对于其自身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特定影响,即通过儒学新变——心态变化——文学创作这样一种模式,具体论述儒学新变对于曹植文学创作的或隐或显、或深或浅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通过对曹操的“求才四令”的分析,揭出当时重才尚能的时代风气之新变,而在此一时代风气的影响之下,曹植形成了乐观积极、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此一心态反映在其文学创作上,便是与现实
“孔氏之门如用诗”义辩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诗   曹植   钟嵘   诗品   孔氏之门  
描述: 在《诗品》中,钟嵘的一个"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学者为之却步,有少数研究者尝试作出解释,却终不得要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首先针对个别学者对"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多重辩驳。在对三种不合钟氏原意的理解作了逐一剖析之后,笔者以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视角,对"孔氏之门"和"用诗"作了探究,最终提出了可行的解读方式。
曹植和他的《洛神赋》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侠思想   洛神赋       人神相恋   曹植   人神道殊  
描述: 人神相恋作为文学意象源远流长,彰显着生命兴发与礼防压抑的对峙,其内涵包含着对世界、人本身及人的生活的探究、批判和思考。《洛神赋》,既表现了洛神的旷世之美,且相互爱悦;又传达了人神之间因人神道殊而不得不以礼自持,导致了爱而不能终相厮守的遗憾与怅惘,并且透露了曹植想借助人神之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的愿望。曹植身上,儒、道、侠思想兼而有之,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相济性和开放性,造就了他只能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成一家之言的人生宿命。
“诗品”曹植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评价   深远影响   曹植   曹操   诗品   南北朝时期   钟嵘   卓尔不群   古典文学批评  
描述: 《诗品》是南北朝时期梁人钟嵘撰写的一部古典文学批评著作,对从汉代到齐梁时期的一百多位诗人分为上中下等,并认为其诗作源出某人某体。作为一家之言,肯定难免主观牵强,但总体上的评价还是准确的,对后人颇有盖棺定论的深远影响。 钟嵘对前人基本都抱着肯定的态度,从学术角度多做赞美之词,总体语句比较冷静客观,少见言过其实的溢美之辞,连备受后世文人追捧羡往的陶渊明也是寥寥数语,惜字如金,可见陶公当时远非如今声名大噪。但也有例外,他独对魏陈思王评价极高,读来很有意味,其中恐怕不只是学术上的赞美歌颂了。原文如下: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夫!陈思王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用诗,则公轩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纵观《诗品》全书,获此极高赞誉的仅此一人。这个陈思王就是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民间对他记忆深刻大多因为那首脍炙人口、凄怨哀婉的《七步诗》吧。此诗的署名权是否应为曹植所有,一直存有争议,可另当别论。但曹植确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名扬当世。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