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天命”观念的诠释
作者: 吴进安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的突破   应然生命     天命  
描述: 孔子对于“命”与“天命”的说法,因其个人生命历程的感悟与对弟子的随机指点而呈现多元的意义,甚至引发墨子对儒家之“命”与“天命”说的批判。探究孔子对“命”与“天命”在概念上的意涵,及其为何如此诠解,正足以表征儒家之特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道德使命感,与面对主客无法和谐之际、人我疏离之情境下的自处之道。
论《孔丛子》的史料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辨伪   《孔丛子》   文献校读   价值  
描述: 《孔丛子》成书于魏晋时期,作为孔氏家传文献,该书在叙事说理中,引用了大量的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材料,涉及到《尚书》、《诗经》、《墨子》、《春秋经传》、《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失传的历史文献及相关材料,对于补正上述文献流传中的讹误及佐证、纠正时人的某些研究结论,以及儒学思想史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
儒释道的时间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时间观   比较研究   儒学  
描述: 儒家与佛教、道教虽然都比较重视时间,但侧重点存在差别;儒家具有鲜明的入世性,现实性和功利性。佛教与道教具有明显的不现实性,虚伪性和欺骗性,认真分析总结儒释道的时间观,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纳兰词中的儒释道文化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纳兰词   儒家文化   佛家文化  
描述: 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族人在汉族文化迅猛冲击的大背景下涌现出的一员文苑骁将。身为满洲贵胄,纳兰性德将汉文化融会贯通,儒释道文化在《饮水词》中多有体现。词中有儒家的忧患意识和参与精神,当现实不尽如人意之时,纳兰性德又徘徊在儒道矛盾之中,通过佛老之学寻求解脱。
儒释道三家的感恩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恩观   佛教   道教   儒学  
描述: 儒释道三家有其各自的感恩思想,认真总结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对抑制唯利是图,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知恩不报的心理现象,矫正情感荒漠化倾向,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现实社会意义。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创新  
描述: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以科学人性论做支撑。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既不同于中国儒家人学,又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人性论。前者从主观意志出发,强调人的“心性”作用,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后者要么从自然主义出发,要么从理性主义出发,要么从人本主义出发,抽象的人权和自由,并企图以此建立所谓符合“人性”的社会。马克思从“实践人”出发,把人看作是自然性与社会性、能动性与受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利己性与利他性、目的性与手段性的辩证统一,克服了西方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机械的、片面的、抽象的人性观,使之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科学地回答了人是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人最终为了什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马克思“现实的个人”为基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儒、释、道的荣辱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荣辱观   儒学  
描述: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荣辱观及其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吸取三家荣辱观的精华,对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儒、释、道的生育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生育观   比较研究   儒学  
描述: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十三世纪蒙古族引进藏传佛教之哲学根源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蒙古族   藏传佛教   哲学   儒学  
描述: 十三世纪蒙古族引进藏传佛教是蒙古族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由宇宙生成论向本体论的转变,通过借助佛教的本体论,完成了对蒙古族宇宙生成论升华,并通过“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治纲领和实践,实现了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儒、释、道的和谐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和谐观   佛教   比较研究   儒学  
描述: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和谐观及其实践活动,认真批判总结三家的和谐观,吸取其精华,使之发扬光大,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