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以“儒”为思想根基的曹植文学审美意识面面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儒”   审美意识   曹植  
描述: 曹植的文学审美意识中以儒道思想为主要基础,在文学创作上的审美情趣体现为:"尚文"的文学审美倾向、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构成了曹植文学审美意识的主要特点。
中国山水画审美意识与现代建筑设计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现代建筑设计   审美意识  
描述: 通过梳理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总结中国山水画不同发展阶段中所呈现出来的审美语言及审美意识。先从儒、佛、道三家为代表的古代哲思出发,来审视古今宇宙观的统一,再分别从山水画中所蕴涵的隐喻图式、文人精神、禅悟修为、诗意栖居、空白疏密及抒发情感的审美意识中探讨中国山水画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
浅析《徒然草》的审美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常观   王朝情趣   审美意识   “不完整美”  
描述: 《徒然草》是日本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随笔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佛、神、儒以及道家思想,尤其是佛教的无常观;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人生智慧以及对王朝文化、贵族情趣、自然风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浓厚的崇古尚雅,钟情于自然以及崇尚处静守拙,欣赏不完整美、残缺美等美学意识,这些都为《徒然草》赋予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屈原的审美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审美意识   自然美   屈原  
描述: 学术界一般把屈原的审美意识不是归于儒便是归于道的美学范畴,或是认为儒道互补。其实,屈原的审美意识既有着他那个时代的普遍观点,又有其鲜明的个性意识。屈原审美意识的独特个性集中表现在楚文化整体审美意识、楚人的原始氏族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女性崇拜意识等四个方面之中
先秦儒家与道家自然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审美意识   以人合天   人格  
描述: 儒家用伦理的眼光看待自然,形成了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的自然观.在儒家看来,最高的美就是理想人格.道家以天地自然的和谐相生为一种"大美"的境界,导致道家自然山水审美中"以人合天"的自然观.
评女画家吴红丽 笔端豪气山水阔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吴红丽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描述: 山水画家吴红丽,出生于江南名镇甪直,世代书香,其外祖父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得意门生。受家庭熏陶和江南文化的儒染,吴红丽自幼便对中国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她六岁提笔练字,通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前贤名帖,后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其书风出自北魏《张黑女》碑,古拙遒劲,骨肉兼得。曾入选中国美术馆展出,多次获全国和江苏书法大展奖项。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书转画,投师于吾门下,临习传统,师摹古今大家,研读画史、画论,造化自然,逐渐入门,深得堂奥。其学画有三
和谐: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审美意识   美学传统   和谐  
描述: 和谐为美是中华民族美学传统中的核心意识。它与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密切相关。基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念而形成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思想 ,在先秦时期即已成为流行的思想 ,经过儒、道两家在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两个方向的发展以及两个方向相互之间的互补与整合 ,并经过历代的文艺实践与理论总结 ,形成了中华民族鲜明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传统
嵇康美学:“无尚无欲,乃为绝美”
作者: 祁志祥   来源: “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审美意识   嵇康   音乐美学  
描述: 嵇康(225~264年),字叔夜,谯郡銍(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曾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三国时魏国玄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在音乐美学中表现出对儒、道思想的某种融合,而在其他文章中,其援道斥儒的倾向则比较强烈。崇尚老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便注定了他人格的矛盾和命运的悲剧。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君子”之美:“心无所欲,志无所尚”。二、“情欲”、“名教”均为丑。三、“哀乐当以情感,无系于声音”。
东方坐标:儒、道、禅及其审美意识追求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东方意识  
描述: 在中国保存下来的儒、道、禅学传统真正体现了东方意识的审美追求和思维特色。儒家把人纳入社会,道家却把人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此来获得自由感。道家的批判深度使之成为人被社会遗弃时足以自慰的武器;儒家的使命感和深沉的自制意识使它成为一切有抱负的人永远使自己清醒的法宝。然而,儒道两家都缺少人的心性所真正要求的那种轻灵和快活,于是产生了禅宗这一东方文化新的形态。儒、道、禅三家相同的心性修炼思想及其不同的心性践行趋向,可以清楚地揭示东方审美意识内在的、永恒追求之所在
东方坐标:儒、道、禅及其审美意识追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东方意识  
描述: 在中国保存下来的儒、道、禅学传统真正体现了东方意识的审美追求和思维特色。儒家把人纳入社会,道家却把人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此来获得自由感。道家的批判深度使之成为人被社会遗弃时足以自慰的武器;儒家的使命感和深沉的自制意识使它成为一切有抱负的人永远使自己清醒的法宝。然而,儒道两家都缺少人的心性所真正要求的那种轻灵和快活,于是产生了禅宗这一东方文化新的形态。儒、道、禅三家相同的心性修炼思想及其不同的心性践行趋向,可以清楚地揭示东方审美意识内在的、永恒追求之所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