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圣人孔子与专家孔子——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作者: 王荣芳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孔子   地位   专家   圣人  
描述: 孔子称谓的尊崇期,曾有“先圣”、“至圣文宣王”、“玄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称号,这是儒家思想获得官方认可并和统治阶级互相强化的表现。孔子称谓的贬抑期,被直呼“孔丘”、“仲尼”、甚至“孔老二”,“孔家店”的罪首,是儒家思想地位衰落,失去其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政治价值的表现。孔子称谓的客观期或专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儒家思想以民族文化载体的身份经整合进入政府与社会视野的表现。孔子称谓的褒贬曲线变化直接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变迁史,间接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政治思想主题的变化。
孔子“辞达”观新论
作者: 刘金文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   “辞”   “辞达”   “词”   修辞  
描述: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种阐释,歧见迭出。其实,孔子的这一命题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更是包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辞",在先秦时期,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话语言说单位。"辞"是"积词成辞"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言说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包含复杂多变的语境和言说对象,因此,要达到"达"的标准并不容易。孔子的"辞达"观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传统的修辞理念,即修辞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技巧性言说,还承载着道德的伦理精神和现实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刻的哲学体悟。这也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
孔子诗兴观的实践存在论解析
作者: 彭玲   刘泽民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兴观   实践存在论   兴于诗   成于乐   立于礼  
描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诗兴观的核心所在,三者首位相接,构成一个圆圈。“兴于诗”是起点,指人从日常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超越名利、生死、荣辱、寿夭、贫富等有限实用意义,进入澄明敞亮的状态,生命充盈,个性丰满;“立于礼”指人的行为在感性人生和当下现实中的“中节”表现,礼兴发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其源头是亲子之爱,礼的兴发性和爱亲源头性使它不停留在规范、法则、制度层面,而与诗、乐相通,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而又无声无息;“成于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即自由的境界,人进入本真状态后,应和天地阴阳之大节大礼
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 靳浩辉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治国理政   当代启示   制度伦理  
描述: 以制度伦理为视角,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政者正也"的治国理政逻辑,"德、礼、法"相结合的治国理政方略,"庶民、富民、教民"的治民之道,中庸辩证的君臣关系以及"举贤才"的人才战略五个方面。当今我国推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应该从儒家的创始者孔子身上汲取源头活水。
“欲而不贪”——论孔子节欲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益
作者: 秦晓慧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制       敬畏  
描述: 儒家经典文献《论语》中孔子谈到“欲”的观点,一方面肯定“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同时孔子也主张要“欲而不贪”。通过敬畏之心的培育、内修俭德、外加礼制约束的方法来节制人的欲望,这对于减少当下社会中人们奢侈浪费、提高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抵制奢靡之风,强化廉政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之路。
南朝会稽孔氏家族简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家族   会稽   南朝  
描述: 家族研究对中国历史研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以南朝时期会稽孔氏为个案,研究家族集团历史,简述其在南朝发展中的兴衰历程,以窥见中国古代家族集团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预立临终医疗指示正当性的儒佛道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预立临终医疗指示   正当性   死亡   临终  
描述: 佛教的轮回生死观可以减少人对死亡恐惧,净化临终者的心念提升觉性,通过佛教临终助念帮助临终者度过临终恐惧。道教的生死自然生死观让人明白生死是自然变化,以坦然的态度,忘掉死生复返自然,以生死智慧的领悟,转换成濒死经验中的正向成就感。儒家用“成仁取义”,来说明人生最高的价值,死亡如因为要尽力达到这个目标,同家人一起合理安排死亡,通过一套较为繁复的丧葬仪式,达到对逝者的心灵上的抚慰作用。
从《周易·需》卦看孔前之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    
描述: 本文认为,从文字学的角度讲,“需”就是最初的“儒”字,它揭示了早期儒者的术士性。而《周易》中的《需》卦所示,正是先秦孔子之前儒者的写照。
儒道法上下和谐理论的比较与借鉴: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上下和谐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管理   上下和谐   法家   儒家  
描述: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上下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儒家、道家、法家均对此十分重视。有鉴于管理者在上下和谐中的主导地位,儒道法均从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其上下和谐理论。儒道法对上下和谐的理论阐释各有其理,区别这些不同的和谐理念,有效吸收其合理内容,是管理者完善自身、实现上下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经之路。
汉魏六朝“临终诗”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终诗     汉魏六朝  
描述: 文章在全面整理汉魏六朝临终诗的创作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诗人对生命及死亡的看法。面对死亡,诗人心中哀伤,这与诗人的死亡方式、死亡原因及时代思潮有莫大的关系。然在儒、道、佛三家生死观的影响下,诗人对死亡哀伤又表现出理性的消解甚至超越死亡。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