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技与物的传载:汉魏六朝书法西域传播的主体和载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传播   书法   汉魏六朝  
描述: 自汉代经营西域,至公元4世纪前后,到西域军屯的文官武将、戍卒移民,是书写技艺传播的主体。4世纪以后,中原军政势力在西域减弱,当地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往来的佛教徒,成为书艺传播的主要力量;而承载书法文化的简纸官文和儒释典籍抄本,在中原和西域间流通,又是重要的传播载体。
汉魏六朝士人的狂狷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人   狂狷   人格   汉魏六朝  
描述: 狂狷大致可以分为儒、道两类,儒家的狂狷主要表现为,因执着于儒家的礼法观念而导致的各种偏激极端的举止;道家的狂狷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鄙弃,追求个人的适情任性所导致的非常之举。狂狷形成的原因除了性情因素外,还与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总体上看,狂狷体现了无所畏惧,独立不迁,超绝流俗的高洁品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汉魏六朝“临终诗”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终诗     汉魏六朝  
描述: 文章在全面整理汉魏六朝临终诗的创作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诗人对生命及死亡的看法。面对死亡,诗人心中哀伤,这与诗人的死亡方式、死亡原因及时代思潮有莫大的关系。然在儒、道、佛三家生死观的影响下,诗人对死亡哀伤又表现出理性的消解甚至超越死亡。
汉末魏晋六朝书法艺术嬗变的哲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考察   内在精神   书法艺术   书法美学思想   汉魏六朝   哲学   书论   魏晋六朝   汉末  
描述: "儒"、"道"、"释",是在中国传统领域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风格的嬗变也必然受时代哲学的影响.从书法风格来看,西汉以来,隶书在"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保护下得到极好的发展,并最终达到完全的成熟.隶书的规整、平正、开阔、雍容且整体风格统一,正代表着儒家理智、严谨、平实、中和的典型风貌.书法形象开始成为明确的"有意味的形式",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逐渐形成自觉,艺术主体自觉的过程,也是主体接受儒家约束的过程.当艺术家逐渐陷入无法安顿丰富感情生命的过程的时候,我们看到道家思维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西汉竹简笔法、结体上的放逸、夸张,可以说是道家自然适意思想支配下不自觉地流露,这种不自觉地流露显示的艺术本性便不断地刺激着道家思维的自觉.
《毛诗正义》与《毛诗释文》关系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绎思   郑氏笺   《毛诗正义》   大叔于田   国子祭酒   毛传   《毛传》   《五经》   郑笺   汉魏六朝  
描述: 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人。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乃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后诏改为《正义》(《新唐书·儒学上》),贞观十四年(640年)初稿完成①。其中为毛传、郑笺作疏的称为《毛诗正义》②(以下简称《正义》),卷帙浩繁,征引了大量的汉魏六朝文献,成为《诗经》汉学的集大成著作。陆德明(550-630年),名元朗,以字
汉魏六朝文人论探赜
作者: 暂无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不护细行   人物品评   《典论·论文》   文史通义   颜氏家训   与杨德祖书   汉魏六朝   孔璋   掎摭利病  
描述: 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由来久矣!初始,"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后来"士"阶层崛起,与士合称为"文士",而中国的士人是要入仕的,所以文人又和官与吏结下了不解之缘。追溯历史,最早对文人作出批评的应该是韩非。"儒以文乱法""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1],韩非认为他们
读张松辉先生的《老子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近十年   庄子研究   文学   先秦两汉   儒释道   丰硕成果   道家道教   汉魏六朝   研究领域  
描述: 张松辉先生是近十年来在道家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道家道教文化课题,张先生出版有《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庄子考辨》、《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儒释道与文人》、《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庄子疑义考辩》、《庄子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同时还出版了《老子译注》、《新译冲虚至德真经》、《新译庄子》、《新译无能子》、《新译坐忘论》等多部道家经典的译著,涉猎道家文化的广泛领域。无论是理论的阐释,还是文本的注译解读,张先生都能够从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历史实際出发,进行系统观照,深入考察,在充分吸收和考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充分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学术个性。张先生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不仅对深化道家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重新认识道家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新近出版的《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一书,作为张先生道家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其学术贡献和创新特色更值得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 老子其人其书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之谜,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张松辉先生首先通过对大量历史史料的排查研究,辨伪取真地考订了老子的生平、国属和师承等基本史实,力图还原真实生活情状的老子。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陕西师范大学   史记   先秦   研究方向   汉代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汉魏六朝   文学研究  
描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点已形成了以教授为主体,包括一批在学术研究上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人在内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有教学科研人员2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本学科自设硕士、博士点以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活跃在全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本学科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一)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本方向以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主要内容,系统考察儒、释、道诸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研究唐以前各体文学发生、演变的轨迹,探讨杰出作家的创作,研究当时的文学理论成就及其流变。其特色是:第一,凭借其身处秦汉故都的优越条件,围绕司马迁和《史记》,集中进行史传文学研究。王守民、何世华、赵光勇等老一辈学者在这方面具有开创之功。近年来,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史记》研究中心,以博士生导师张新科教授为首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刘生良、程世和、吕培成、刘银昌等,从不同角度对《史记》作了深入探究,出版的著作有《史记学概论》、《文化视野中的汉代文学》、《史记与中国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研究》、《史记研究史略》、《史记:伟大人格...
评《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太平经》   道教   玄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   汉魏六朝   山水诗   志怪小说   文学史研究   文学理论  
描述: 评《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徐新平任何一种文学,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与它相关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释两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前人多有论述。但是,对作为鼎足之一的、地道的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