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安文坛   复古   儒学   汉末  
描述: 东汉桓、灵以降,儒学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它的传播渠道趋向私学化和家学化,并对当下文人的人格心态和创作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在汉末儒风转换的思想背景下,建安文坛继承儒家既有的情辞观、言志观,又充分吸收楚辞、汉赋等优良的文学传统,呈现出复古与趋新交融的时代新风。
由诸葛亮读书方法看汉末思想走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书方法   诸葛亮   思想走向   汉末  
描述: 古文经学在荆州官学成为正宗学术,实为两汉今古文论争成果之延续。诸葛亮客居荆州,师承名儒宋衷、司马徽,深得古学精髓,继体前贤举大义、尚博通之风格,读书治学“观其大略”,饱览坟典,遂至儒道法兼融而成就大才。“务于精熟”的今学传统治学方式已然落伍,注定徒劳无功。
汉末陈登政治操守与儒学之关系
作者: 郎晓斌   来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登   官宦世家   政治操守   儒学   汉末  
描述: 汉末陈登出身淮浦儒学浸染的官宦世家。其处身循礼,仁义爱民,积极务政,政绩卓著,体现儒家以民为本和养耆育孤思想。陈登曾数胜江东孙氏,却被曹操调离广陵,身籍世家而又儒学浓厚是其主要原因。
汉末魏晋六朝书法艺术嬗变的哲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考察   内在精神   书法艺术   书法美学思想   汉魏六朝   哲学   书论   魏晋六朝   汉末  
描述: "儒"、"道"、"释",是在中国传统领域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风格的嬗变也必然受时代哲学的影响.从书法风格来看,西汉以来,隶书在"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保护下得到极好的发展,并最终达到完全的成熟.隶书的规整、平正、开阔、雍容且整体风格统一,正代表着儒家理智、严谨、平实、中和的典型风貌.书法形象开始成为明确的"有意味的形式",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逐渐形成自觉,艺术主体自觉的过程,也是主体接受儒家约束的过程.当艺术家逐渐陷入无法安顿丰富感情生命的过程的时候,我们看到道家思维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西汉竹简笔法、结体上的放逸、夸张,可以说是道家自然适意思想支配下不自觉地流露,这种不自觉地流露显示的艺术本性便不断地刺激着道家思维的自觉.
汉末清议与傅氏一家之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锢之祸   李膺   清流   杨震   后汉书   政治斗争   傅玄   宦官   汉末   晋武帝  
描述: 本文从傅氏四代人议政言论中,透视由汉至晋政治思想之递嬗。重在推阐清议的发生、发展,揭示清议领袖杨震、李固、杜乔、李膺以及傅燮、傅玄诸人的精神风貌,并及复杂的士林动态,因系从三万字长稿压缩而成,故呈“论纲”特点。
名士中“纯儒”的一翼——汉末清议人物剪影之十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钜鹿   党锢之祸   郭泰   儒士   清议   回头看   事变   典实   汉末  
描述: 依常理而论,在家用电器空前普及的今天,生产家电配件的专业工厂既然没有产品滞销之虞,也就不必为自身前程多虑。然而,以生产为收音机、录音机、扩音机和电视机配套的磁性零件、部件以及电冰箱的软磁质门封条为主导产品的北京广播电视配件四厂
葛洪社会政治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抱朴子   礼教   道教   魏晋风度   外篇   政治衰败   葛洪   历史教训   儒家经典   汉末  
描述: 葛洪(约283年——343年)不仅是一位道教神仙学家,而且是一位社会政治思想家。他所著《抱朴子》一书,既研究了神仙学说,又讨论了社会政治问题,企图把儒家的治国安邦之策与道教的长生神仙之术合二为一;尤其是外篇,不仅讨论了道本儒末的思想,而且主张兼采百家之言,还总结了汉末与三国末年吴国的政治衰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颇有见识的“贵贤”、“任能”、“审举”等的用人思想;并对汉末魏晋社会上兴起的浮华任诞的所谓“魏晋风度”进行了抨击。所有这些思想,对于两晋之际动荡思安的社会来说,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十月之交》作于平王时代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食   经师   幽王时   汉初   公元前   平王时   经典释文   王二   郑玄说   汉末  
描述: 每一文学作品,如想正确地理解,首先要正确地判定它的时代背景。《诗》三百篇,总的写作时代较易断定。如就每一篇来说则比较难。如《十月之交》,从汉代到今天就有作于厉王与幽王二说的长期争论。本篇想对比诗的写作时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汉初毛公作传,主幽王说;汉末郑玄作笺,主厉王说。陆氏《经典释文》有这样的话:“从此(按指《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凡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交》以下四篇是厉王之变小雅,汉兴之初,师移其篇次,毛为诂训,因改其第焉。”郑说此诗为厉王时诗,汉初经师认为幽王时诗,因改移其篇第。这样就发生以下问
< 1
Rss订阅